第十八章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2022-09-16 06:22:3014:32 201
声音简介
第十八章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梦里伏波庙

因王阳明平复两广地区的功绩,世宗派人到广城(今广州)褒奖王阳明,八月二十七日,王阳明从南宁府出发,舟行邕江。途经激流湍急的乌蛮滩,船家指说:“此河岸有伏波庙。”王阳明停船上岸,去拜谒伏波祠。王阳明十五岁时梦到自己朝拜东汉名将伏波将军马援的庙宇,还梦中作诗《梦中绝句》。王阳明发现乌蛮滩伏波祠里的情景,宛如早年梦境,知一切都不是偶然,还写下了诗歌《谒伏波庙二首》。
第一首:
四十年前梦里诗,此行天定岂人为!
徂征敢倚风云阵,所过须同时雨师。徂cú:过去。时雨:及时雨。
尚喜远人知向望,却惭无术救疮痍。
从来胜算归廊庙,耻说兵戈定四夷。廊庙:指朝廷
第二首:
楼船金鼓宿乌蛮,鱼丽群舟夜上滩。鱼丽:鱼丽阵,这里有围绕的意思。
月绕旌旗千嶂静,风传铃柝九溪寒。铃柝tuò:巡逻﹑警卫的摇铃打更。
荒夷未必先声服,神武由来不杀难。
想见虞廷新气象,两阶干羽五云端。虞yú廷指上古尧舜二帝时期。干羽:偃武修文的意思。
【注】“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出自《周易》,意思是古代见识卓越、神武的人不用杀伐之威而民自服。
【注】“帝乃诞敷文德,舞干羽于两阶,七旬有苗格。”出自《尚书》,帝舜(接受了益和禹的建议)开展礼仪教化,在朝堂两阶之间举行舞蹈,人们举着战争中用的盾牌和雉尾,载歌载舞,表示偃武修文。七十天后,三苗国前来归附。

最后的上疏

九月初七日,王阳明到达广城。九月八日,冯恩到广州宣旨:“王守仁受命提督军务,莅任未久,乃能开诚布恩,处置得宜,致令叛夷畏服,率众归降,罢兵息民,其功可嘉。”并赐王阳明银五十两,紵zhù丝四袭,布政司置办羊酒。

刚到广城时,王阳明病情有所缓解,归家养病的奏本已经递送了两个多月。王阳明以为很快就会回音,一天天计算着回家的日子,准备一得到批准就立即翻越梅岭东回家乡,却一直未收到朝廷的回音。

二十日,王阳明又上《奖励赏赍谢恩疏》,其中写道:“臣病日益严重,此生恐怕不能再为朝廷奔走。”十月初十日,王阳明上《乞恩暂容回籍就医养病疏》,此时的王阳明病情加剧,遍体肿毒,昼夜咳喘不息,每日只能强吞稀粥数匙,而且两广已经安定无事,于是,请求回原籍就医调治。上疏中王阳明还写到,为了养病,不得已将离开广州府,去广东省最北部的韶州府和南雄府一带等候圣旨。

增城之行

增城(今属广州),对于王阳明来说是一个特别的地方,他的先祖王纲去世在这里。明朝初年,王纲担任广东参议,带着他的儿子王彦达一同督办兵粮。途中,遇到海盗偷袭,王纲父子被捉。王纲因为不愿意投降而被杀害,王彦达请海盗把自己也杀了,海盗头目曹真却说:“父亲忠诚儿子孝顺,都杀了会不吉利。”准许王彦达以羊皮裹王纲的遗体还乡安葬。洪武二十四年,在王纲死难地,增城旧城南门外,建忠孝祠。这年十月,忠孝祠被修复一新,王阳明拜谒王纲的祠堂,立碑,写了祭文。

增城也是好友湛若水的老家,王阳明到了湛若水讲学的明诚书院,想到了当初年轻时,与湛若水一见定交,共约倡圣学。作《书泉翁壁诗》,其中写道:“落落千百载,人生几知音。道同著形迹,期无负初心。”在湛若水的故居,王阳明又写了一首诗《题甘泉居》,其中写道;“我闻甘泉居,近连菊坡麓。十年劳梦思,今来快心目。”表达了对老友湛若水的思念。

必有事焉

十月,王阳明重病在身,但仍然写了一封长信《答聂文蔚二》,成了王阳明最后的论学。
聂豹,字文蔚(1487-1563年),明代著名的廉吏,弟子不少于千人,极为推崇王阳明。聂豹来信说到,近岁来山中讲学的人常说“勿忘勿助”工夫非常难,询问缘由,则说:“一起意便是助,一不起意便是忘,所以非常难。”问:“忘是忘个什么?助是助个什么?”其人默然无对。所以聂豹来信请问。

《孟子》记载,(公孙丑问:)“敢问何谓浩然之气?”孟子说:“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qiè:满足)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正:中止),心勿忘,勿助长也。”这里,孟子解释“浩然之气”是:这种气极为浩大有力,用坦荡的胸怀去培养它,就会充满天地之间。必须要有正义的不断积累,才能有益于‘浩然之气’的生成,而不是通过偶尔的正义行为就能获取。自己的行为有愧于心,则浩然之气就会衰减。所以,告子不懂得义,因为他把义看成是心外的东西。内心一定要有集义这件事,不要忘记,也不要助长。

王阳明回信说:“我此间讲学,只说个必有事焉,却不说勿忘勿助。‘必有事’就是时时‘集义’。若时时用必有事的工夫,或有时中断,此便是忘了,要立即勿忘。时时去用必有事的工夫,或有时欲速求效,此便是助了,要立即勿助。其工夫全在‘必有事’上用,勿忘勿助,只就其间提醒警觉而已。若是工夫原不间断,即不须更说勿忘;原不欲速求效,即不须更说勿助。此工夫何等明白简易,何等洒脱自在。
今不在“必有事”上用功,却空守着一个“勿忘勿助”,这就有如生火做饭,锅里未添水下米,只忙于添柴加火,不知最终能煮出个什么物来?恐怕来不及停火,灶上的锅已破裂了。近日,那些只在“勿忘勿助”上用功的人,犯的毛病正是如此。终日凭空做勿忘的工夫,又凭空去做勿助的工夫,无边无际,全无实际的下手处,将这究竟工夫,只做得个沉守空寂,学成一个痴呆汉。遇到问题,便心烦意乱,不能应付处理。这些都是有志之士,仍被劳苦缠缚,担搁一生,皆因学术误人,太可悯了!
接着王阳明又写到,“必有事焉”就是“集义”,集义便是“致良知”。说“集义”则一时未见头脑,说“致良知”即当下便有实地步可用功。故专说致其良知。随时就事上致其良知,便是格物。著实去致良知,便是诚意,著实致其良知,而无一毫“意必固我”,便是正心。著实致良知,则自无忘之病。无一毫意必固我,则自己无助长的毛病。故说格、致、诚、正,则不必更说个勿助。
……孟子集义、养气之说,固大有功于后学,然亦是因病立方,说得大段。不若《大学》格致诚正之功,尤极精一简易,为彻上彻下,万世无弊者也。……

聂豹在求教信中还写道:“致知之说,求之事亲从兄之间,便觉有所遵循。”
王阳明为此写道:“此段最见近来真切笃实之功。但以此自为不妨,自有得力处;以此作为定说教人,却未免又有因药发病之患,……程颢说:“行仁自孝弟始,孝弟是仁之一事,称为行仁之本则可,称为仁之本则不可。”这里,王阳明赞同程颢此说。

信的后面,王阳明还对聂豹的其他提问做了论述。《明儒学案》记载,王阳明去世后,聂豹说:“过去未称门生,希望再次相见,今已不可能了。”于是,在钱德洪的见证下,北面设王阳明的牌位,以弟子礼,拜王阳明为师。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此心光明万物生

有思想,有温度,有力量……

by:高阳云朵

此心光明,万事可成

千古一圣,王阳明的成事智慧

by:路茁冉

我心光明

由“神曲教父”张超创作、知名歌手雍朝玉演唱的中国风歌曲《我心光明》,以荡气回肠的词曲,诠释古代圣贤王阳明所感悟修行的“道”。深沉而厚重的嗓音,饱含炽热的情怀,将...

by:华语音乐

王阳明传:此心光明

如果你只有时间了解一个明朝人物,那我推荐王阳明。当年明月盛赞他为“明朝第一人”,哈佛教授杜维明预言“21世纪将是王阳明的世纪”。王阳明的一生充满传奇。他从儒释道...

by:日知books

打开心光

你的心带着无限光明,温暖一切!你的心就是你的财富!不怕分享/给予!有你就有光!

by:爱丰盛爱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