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吾心自有光明月 6

2022-09-16 05:55:1214:38 196
声音简介
客座私祝

八月,王阳明将要去两广平乱,特意手书一幅字——《客座私祝》,此王阳明楷书作品,现藏于余姚博物馆。“客座”是招待客人的房间,“私祝”即“私嘱”,王阳明写完这幅字,将其张挂于绍兴阳明书院的客堂中,用于告诫子弟,并告来此的士友。
《客座私祝》:
希望温良、谦恭、正直、诚实的朋友,来此讲学论道,以孝顺、友爱、谦虚、和气的品行,劝修德业,规矩过失,教训我的子弟不生邪恶。
不希望狂躁惰慢的人,来此博弈喝酒,增长傲慢,掩饰过错、引导人做骄奢淫逸的事,诱惑人谋划钱财名利,冥顽无耻,鼓惑煽动,让我的子弟陷入不肖。
唉!遵从前说,是良人;遵从后说,是凶人。子弟中如有远离良人去亲近凶人,就是逆子。戒之!戒之!

阳明四句教

在去往两广之前的一段时期,王阳明讲学以良知为宗,又提出了四句教法:“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学人循此用功,各有所得。
钱德洪说:“此是师门教人定本,一毫不可更易。”
王阳明说:“夫子立教随时,谓之‘权法’,未可执定。体用显微只是一机,心、意、知、物只是一事。若悟得心是无善无恶之心,意即是无善无恶之意,知即是无善无恶之知,物即是无善无恶之物。盖无心之心则藏密,无意之意则应圆,无知之知则体寂,无物之物则用神。天命之性,粹然至善,神感神应,其机自不容已,无善可名。恶固本无,善亦不可得而有也。这称为‘无善无恶’。若‘有善有恶’,则意动于物,非自然之流行,著于有矣。自性流行者,动而无动;著于有者,动而动也。意是心之所发,若是有善有恶之意,则知与物一齐皆有,心也不可称为无矣。”
这里,王阳明指出圣人立教,都是应机说法,方便之说,不可执定。又阐述了“四句教”里的“无善无恶”与“有善有恶”的含义与区别。
钱德洪说:“若是(只讲有善有恶),是坏师门教法,非善学也。”
王阳明说:“学须自证自悟,不从人脚跟转。若执著师门权法以为定本,未免滞于言诠(诠quán:解释),亦非善学也。
据《传习录》记载,弟子薛侃曾经在除花间草时,问道:“为何天地间善难培养,恶难去?”
王阳明说:“既未培养,也未除去。” 过了片刻,王阳明又说:“这样看善恶,皆从自身起念,便会错。”
薛侃未明白。
王阳明说:“天地间的生机,如花草一样。何曾有善恶的区分?你欲观花,则以花为善,以草为恶。若欲用草时,又以草为善了。此等善恶,皆由人心好恶所生,故知是错。”
薛侃问:“这样不就成了无善无恶吗?”
王阳明说:“无善无恶为‘理之静’,有善有恶为‘气之动’。不动于气,即无善无恶,是至善。”
【注】“理”与“气”是宋明理学的一对重要范畴,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质,“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物质。
《传习录》记载,弟子黄修易问:“心无恶念时,此心空空荡荡的,不知是否还须有个善念?”
王阳明说:“既去恶念,便是善念,便恢复了心的本来。譬如日光被云遮蔽,云去,光便恢复了。若恶念已去,又要存个善念,即是日光中再点燃一灯。”

天桥证道

王门弟子里,张元冲(1502-1563年)最为真切纯笃dǔ。九月初八日,钱德洪、王畿拜访船上的张元冲——讨论为学宗旨。
王畿说:“先生说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此恐未是究竟话头。”
(王畿的意思:王阳明说的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也许不是究竟之说。)
钱德洪说:“何如?”
(钱德洪说:“为何如此说?”)
王畿说:“心体既是无善无恶,意亦是无善无恶,知亦是无善无恶,物亦是无善无恶。若说意有善有恶,毕竟心亦未是无善无恶。”
(王畿的意思:心本来是无善无恶,彻底觉悟后,那么起念、感知、心中的物也不存在善恶分别,如果意念上还有善恶的分别,那么心也没有达到无善无恶。)
钱德洪说:“心体原来无善无恶,今习染既久,觉心体上见有善恶在,为善去恶,正是复那本体功夫。若见得本体如此,只说无功夫可用,恐只是见耳。”
(钱德洪的意思:“心本来无善无恶,但因久被习气染着,所以觉悟的心上仍有善恶存在,因此要通过为善去恶的修行来恢复心的本来。如果只明白心本来无善无恶,说无具体的修行方法而修行,恐怕只是知见。”)
王畿说:“明日先生启行,晚可同进请问。”
因王阳明第二天要出发,这天晚上来客很晚才走,王阳明送走客人正要回房,得知弟子钱德洪与王畿还在等候。于是,王阳明出来,坐在碧霞池的天泉桥上,钱德洪讲了与王畿的论辩,请王阳明裁决。
王阳明高兴地说:“正要二君有此一问!我今将行,朋友中更无有论证及此者,你们两位的见解正好相取,不可相争。汝中须用德洪功夫,德洪须透汝中本体。二君相取为益,吾学更无遗念矣。”
钱德洪请问自己的见解。王阳明说:“有只是你自有,良知本体原来无有,本体只如太虚。太虚之中,日月星辰,风雨露雷,阴霾饐气(饐yì腐败发臭),何物不有?但又有何物能障碍太虚呢?人心本体亦复如是。太虚无形,任事物变化一过而去,哪里需费纤毫气力呢?德洪功夫须要如此,便是合得本体功夫。”
这里,王阳明给钱德洪讲了,符合本体的修为“无须一力”。
王畿请请问自己的见解。王阳明说:“汝中见得此意,只好默默自修,不可执以接人。上根之人,世亦难遇。一悟本体,即见功夫,物我内外,一齐尽透,此颜子(颜回)、明道(程颢)不敢承当,岂可轻易望人?”
这里,王阳明告诫王畿“见得此意,只好默默自修,不可执以接人。”
接着王阳明说道:“你们二位此后与学者讲学,一定要依我四句宗旨。以此自修,直登圣位;以此接人,更无差失。”
王畿问:”本体透后,于此四句宗旨何如?”
王阳明说:“此是彻上彻下语,自初学以至圣人,只此功夫。初学用此,循循有入,虽至圣人,穷究无尽。尧、舜的精一功夫,亦只如此。”
这里,王阳明指出“本体透后”,用这“四句教”,即可接引初学、自修,也可作圣人无尽之用。
接着,王阳明又一次嘱咐说:“二君以后再不可更此四句宗旨。此四句中人上下无不接着。我年来立教,亦更几番,今始立此四句。人心自有知识以来,已为习俗所染,今不教他在良知上实用‘为善去恶’功夫,只去悬空想个本体,一切事为,俱不著实。此病痛不是小小,不可不早说破。”
这天,弟子钱德洪、王畿都有省悟。
这次论道,被后世称为“天桥证道”,“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也被称为王阳明的“四句教”。如王阳明所说,多年来的立教,几番变更,才有今日始立的这四句。“四句教”是对王阳明全部思想的高度概括和凝练。

小结

王阳明归越六年,广授门徒,讲学更是盛况空前,一大批王门杰出人物也开始崭露头角。不仅王阳明的学说已广传于学界,而且著作《传习录》5卷续刻于越,《文录》4册也得以刊行传世。这一时期的王阳明,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名儒黄宗羲(1610-1695年)与王阳明的弟子王畿看法相同,评论道:“居越以后,所操益熟,所得益化,时时知是知非,时时无是无非。开口即得本心,更无假借凑泊,如赤日当空而万象毕照。

(此章根据《年谱》《传习录》《天泉证道纪》《客座私祝》《辞免重任乞恩养病疏》《明代广西大事记》《明史 姚镆传》《王阳明全集 静心录之十 序说》《禅宗公案》《传习录》《王阳明全集卷八文录五》《明史 席书传》《尊经阁记》《明史 列传 王守仁》等编写)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