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岛国的战略(下)

2024-04-15 07:05:5125:18 4496
所属专辑:勾勾读世界
声音简介
英国与日本:两个岛国的全球战略

原创 卢克文
卢克文工作室
2023-11-29

04

我们通常说英国对海外是搞殖民,但其实“理藩”这个词,似乎更贴切一些。

以前清廷有个总理衙门,原本叫“理藩院”,意思是治理蛮夷的机构,其实英国在全球拓展,就很有点治理藩邦的样子。

英国将他们所控地,分为两种藩邦。

一种是加拿大、新西兰、南非、澳大利亚,由英国民众跑过去建立政权,由于吃过北美的亏,这种藩邦他们就不怎么管,你们自己喜欢干嘛就干嘛,长期不干涉,大事上听我们的就行。

另一种在1870年代后统称皇家殖民地,由英国本土派出总督管理,受英国政府监管,这种藩邦的代表是印度。

英国对印度的管理分两种,一种由牛津和剑桥毕业的英国人,担任高级官员,再雇用印度本地人在各省任基层公务员,打理征税、治安、司法、教育等,养出一个印度包衣阶层。

英国现任首相苏纳克,就是出身于印度包衣阶层,家里头祖祖辈辈给英国人干活,当苏纳克站在卡梅伦面前,真的好像一位印度管家在陪伴自己的英国主人。

英国理藩印度的另一种方式,是跟554个土邦话事人合作,土邦话事人继续管理印度贱民,但核心利益和大事要事,还得由英国点头。

采用间接合作制,也是英国“用最小的成本将全球利益最大化”的出牌方式。

英国曾想将这些土邦利益直接吃下,但1850年代,也就是爱尔兰饥荒刚结束时,他们企图兼并死后没有子嗣的土邦土地,引起各地土邦反弹。

我们都听过1857年,在英军服役的印度士兵,因为要用牙齿咬破涂有猪油或牛脂的来福枪子弹壳,违反他们的教义,而引发大规模起义的故事,但大家不知道的是,这次起义实际是土邦暗地里支持,才会搞得声势这么大,起义军甚至一度帮助莫卧儿帝国后裔复国。

英国在付出巨大代价后才成功镇压起义,由于成本太高,英国也不敢触碰土邦核心利益,1858年颁布法律,宣布不再兼并土邦,改跟土邦王公建立合作关系。

印度是英国海外藩邦里最重要的一支,英国一直在印度这里摸索治理藩邦的最好方式,天天研究如何获取利润,但又不要承担责任。

1770年英国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强迫孟加拉农民由粮食改种罂粟,结果遇到天灾,之后五年活生生饿死了1000万孟加拉人,比对爱尔兰还狠,不过因为有当地政权背锅,搞包税人制度的英国人,并没有成为直接攻击对象。

印度是英国最肥美的殖民地,19世纪末,英国在印度地区年收入高达4400万英镑,按当时汇率,其一年半的收入,就等同于辛丑条约的赔款,把英国人吃得一脸肥膘。

我在《英国的逻辑》里,讲过伦敦城之富裕繁华,作为英国首都,就是用全球人民的民脂民膏,几百年一点点堆积他们的歌剧院、体育馆、画廊、博物馆的。

英国能够在全球开开心心赚钱两百年,是他们摸索和总结理藩术的结果,真正做到了成本最小化、利益最大化。

在制衡欧陆方面,英国也是花小钱办大事。

英法百年战争后,英国退出欧洲大陆,从此专注于破坏欧陆,不让欧陆出现统一大国。

英国不想欧陆统一,其实还是为了经济利益,因为统一的欧洲大国,将会对英国的海外贸易形成竞争,破坏英国的生命线。而且欧洲越分裂,就越不会形成统一的内部市场,英国的工业品就不会遇到强大的贸易壁垒,可以轻易卖到欧洲各国。

搞欧陆是要搞的,重点的是怎么省钱搞,还要搞出效果。

英国鬼精鬼精,欧陆风云第一回合削弱哈布斯堡王朝,是法国出力出人头,西挑西班牙东挑神罗,英国在一旁助威呐喊。

第二回合削弱法国,是普鲁士跟个亡命之徒一样,跟法奥俄三国打对攻,打出腓(肥)帝在欧洲一世威名,打得普鲁士差点灭国,而英国却在海外疯狂抢法国殖民地,大部分时间只给腓帝每年67万英镑经济支持。

第三回合带头组织第七次反法同盟,削弱触底反抗的法国和新话事人拿破仑,将法国彻底摁死。英国摁拿破仑倒是老老实实出工出力,拿破仑太逆天,把英国搞出一身汗。

第四回合在18-19世纪满世界削弱飞速崛起的俄国,在西边联合法国和奥斯曼跟俄国决战克里米亚,在东边扶持满清对抗俄国失败后,终于扶持日本顶住了俄国在东亚的扩张。


我们的另一个主角日本,写到这才出场,不过没关系,日本没有英国重要,日本是英国岛国战略的延伸,他们的故事不复杂,几句话就可以讲清楚。

第五回合是发现德国崛起,又有统一欧陆的样子,便连续在一战二战削德国,把法国年青人打得几乎死绝,打出接近60%的战死率,死人死到直接举白旗;一战二战又把俄国人阳光明媚的5亿人口计划,打到今天也只有1.46亿人口,使俄国彻底无望大国竞争,打出了俄国人的国难。

也顺便送出了一个强大的美国和日本。

英国就是整个欧洲的一根刺,他们一直在用最低成本,搞乱整个欧陆,哪里强大扎哪里,把整个欧陆搅得鸡犬不宁。

写到这里时,大家应该都不记得本文重点了吧。

来,我们重读一遍:

英国必须在保证主岛不受威胁和损害的情况下,通过尽量减少损耗的方式进行理藩,用最小的成本将全球利益最大化,并制衡欧陆,还能不执着于一城一地的得失。

前面我们花了大量篇幅,讲了英国跟爱尔兰、印度、法国、德国、俄国之间的故事,基本将这一句话讲明白了。

只有那一句“不执着于一城一地的得失”,还需要解释一下。

英国从1902年布尔战争结束后开始衰落,战争让英国伤亡病故约4.5万人,损了2.5亿英镑,要知道辛丑条约赔款只相当于当时7000万英镑,几年后造一艘战列舰,才178万英镑。

紧接着打完一战,英国就颓了,前面说过,三分之一的国家财富没了、300万青壮年伤亡、75%的商船被摧毁,每年2.3亿英镑贸易顺差变成1.28亿贸易逆差,还欠下美国8.5亿英镑国债。

正是为了还这些国债,英国开始向各海外殖民地征收苛捐杂税和滥发纸币,政治经济就是一门对冲学,追加义务就要下放权利,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这种自治领地,趁机要求给予更多自治权限,而印度,则走出了非暴力不合作的甘地。

印度会出甘地,并不是甘地的斗争手段多么有效,也不是甘地天降伟人不可逆转,其实英国人真想玩死甘地,那是分分钟的事,随便安排一场意外,甘地在早期就结束了。

印度出甘地的真正原因,是当时印度有玩暴力反抗英国的钱德拉·鲍斯,和不玩暴力只跪求主子退场的甘地和尼赫鲁,鲍斯曾在1934年写过一本《印度的斗争》,认为非暴力不合作一定失败,印度独立必须依靠暴力斗争才可以。

1939年,已当选国大党党主席的鲍斯,要求国大党号召全国人民跟英国人拼了,第一个站出来反对鲍斯的,居然是甘地和尼赫鲁,国大党元老中15名重要人物,有12人在甘地与尼赫鲁影响下辞职,鲍斯只能于1939年4月辞职,被迫出走后自建新组织。

所以甘地是什么?甘地就是英国人的防洪堤,是甘地让英国人减少了天量的损失,不用面临一场狂风暴雨般的暴力革命,可以从容不迫地从印度抽身。

甘地能有现在的历史地位,是英国人选择了甘地才造成的结果,并不是甘地自己创造的。

英国一战后国力江河日下,已经无力再理藩海外,这时候殖民地必须放手,英国人着重实际利益,也没打算死守一城一地,心里头早有准备,开始陆续签分手合约。

这里头印度最难放手,英国人在这里罪孽最深,稍微控制不好,就有翻车的可能,而甘地,是让他们以最低成本,安全退出印度的最好中间人。

英国人喜欢甘地,是因为他挡住了英印之间的血海深仇,使他们全球殖民体系安稳软着陆,英国人能不流血地退让城池,能在伦敦的下午三点继续喝他们的下午茶,能在晚上七点摇着扇子观赏歌剧,是因为他们的退出成本足够低。

05

最后,我们花一点时间,来聊聊日本。

作为欧亚大陆东西两端的两个岛国,英国自英法百年战争结束后,就一直有自己的欧陆战略,而身处东端的日本,却一直没有。

英国有,是因为英国本土离欧陆太近,英吉利海峡最窄处仅20.7公里,而且一上岸就是欧洲最重要的法国。

日本没有,是因为日本离朝鲜太远,朝鲜海峡最窄处160公里,而且一上岸只是东亚文明圈边缘地带的朝鲜半岛,无论走陆路还是走水路,离中国都非常非常远。

所以英国人有事没事就盯着法国,生怕法国坐大,而日本人看都看不到中国,根本没心思多想,最多跟朝鲜人打来打去。

而且日本就算离东亚近,也没办法制衡东亚,英国能制衡,是因为欧陆上除了有法国,还有德国、俄国,而东亚一中独大,难道想用朝鲜、越南、缅甸来制衡中国?

日本人搞什么万世一系,那也是没办法,他们离东亚大陆太远了,只能关起门来过日子。而日本岛就那么点大,随便打打就打完了,竞争对手打没了,那大家都别闹了,安安心心过日子吧。

所以日本人的历史特稳定,每个人按照社会规则做好自己的工作,每个人的利益都分配得明明白白,偶尔才发生一次战国。

中国人这边对日本有一个非常深的误会,就是以为日本那个天皇,一直是有实权的。

其实不是,《左传》里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戎指战争、祀指祭祀,远古国家都是祭师集团负责祭祀,军政集团负责战争,日本那个天皇,其实是祭师头头,是负责祀的,并不是中国人理解的“皇帝”这个角色,皇帝什么都管,而天皇自古就是祭师。

再浅显点说,日本天皇,一直就是个跳大神的,是女巫、是宗教领袖。

很多国家在进化过程中,祭师阶层都变成处级干部了,但日本因为孤悬海外,发展跟不上大陆,总留着一些远古部落文明的尾巴,这个天皇就莫名其妙留下来了,早些年大半还是女性担任,国家由军政集团管理,天皇被神秘化,平时也不管事。

天皇能掌实权,是倒幕运动的结果,是倒幕分子,利用天皇的权威来给自己的统治合法化,但又防着天皇,让天皇继续远离政治中心。

但近代大力宣传天皇权威,使天皇深入日本人心,年轻人真愿意为天皇卖命,到裕仁天皇时,元老们已逐渐不能控制天皇过问权力,便结成同盟,一起治理日本。

英国人制衡欧陆战略,这时候刚好进行到第四回合,主要满世界掐俄国,眼看俄国侵入东亚,就要找着出海口,英国人急了,在太平天国战乱后扶持满清,可惜满清不争气,怎么都打不过俄国,李鸿章还跟俄国约了密约,英国人便一咬牙转头支持日本,让日本通过日俄战争,将俄国人打退回东北深处。

日本天皇的实权在这个过程中坐稳,更重要的,是日本也从此真正走向工业化。

日本这时也没得选,在古代,地理隔绝保证日本万年不变,再猛的蒙古军队跨越海峡时也得喂鱼,但是到了近代,有了飞机和轮船,地缘安全已经粉碎,太平洋都保不了日本的平安,日本周边的沙俄、满清、朝鲜,任何一个提前工业化,都可以击碎日本。

日本已形成自己的文化,如果日本不抢先工业化,那等待它的,可能就是跟爱尔兰差不多的命运。

借助英美的力量,在亚洲抢先完成工业化之后,日本几千年来,第一次有了选择,他可以决定,对亚洲其他国家是选择王道还是霸道。

从明治维新开始,这两种战略就争论不休,王道派认为,应该在完成工业化之后,再带着中国跟朝鲜一起工业化,一起将西方殖民者赶出东亚,日本从此做东亚领头羊。

另一波日本人选择霸道,认为中国跟朝鲜都是劣等民族,谁有兴趣带他们共同富裕?咱们学习欧洲人,殖民中国跟朝鲜就好了,我们有先进武器,不听话的统统砍死,日本从此做东亚领头羊。

站在2023年回望历史,我们都知道,日本人后来做出了怎样的选择。

从此成为了中国和朝鲜,不死不休的历史敌人。

抢先完成工业化的日本,跨越了地理的障碍,还有了机会,第一次制衡东亚大陆。

在民国时,日本参与皖系与奉系势力,跟英美法等国代理人博弈。

在苏联解体后,西方社会认为下一个解体的就是中国,部分日本人蠢蠢欲动,中岛岭雄1993年公开提出12国论,认为中国将瓦解成12个小国家,日本人的小走狗,台湾人王世榕和李登辉则追随抛出七块论,都希望中国早日分裂,日本和西方列强,再次以代理人的方式控制中国。

然而,他们都彻底失败了。

日本这样一个孤悬海外的岛国,因为欧亚大陆另一个岛国的全球布局,以及意外爆发的朝鲜战争,从明治维新到1990年代,曾经有一次千年难有的历史机遇,可以帮助其他东亚国家共同进步,也有机会获得其他东亚国家的尊重。

但很可惜,日本人没有选择这条道路,他们选择了旅顺和南京的尸山血海,选择了成为工业恶魔。

06

摊开欧亚大陆地图,我们会看到日本和英国,像两个小耳朵一样,分布在欧亚大陆两端。

由于有特殊的地理优势,两个岛国都先后有机会,对忙于内乱的周边大陆进行制衡,甚至有机会经略全球。

英国经过反复考量,觉得自己本体有限,便以最小成本,只对全球进行掠夺,一旦发现苗头不对,马上退出全球理藩,保证主岛利益第一,绝不拖泥带水,使英国现在还能跟原殖民地和平相处,谈笑风生。

日本经过反复考量,觉得自己本体还可以,便投入大量成本,对东亚展开血腥侵略,发现反抗苗头也不回头,为了抢资源,最后跟白人也彻底翻脸,虽然靠着美苏争霸挺了过来,但绝不认错的恶劣态度,使他们成为东亚人人厌恶的民族。

两个岛国选择不同的战略,还是跟他们离大陆的远近有关系。

英国挨法国太近,经常有来有往,知道自己深浅,该进时进,该收时收。

而日本离东亚大陆太远,保留了太多类似天皇这种远古文化,面对先进的大陆文化,搞得又自卑、又扭捏、又神秘,还拿腔拿调、装模作样,搞得今天还到处是各种仙人。

日本文化太低级,无法兼容中国文化,不自量力想要灭绝中华文明,反而遭到强大的历史反弹。

日本有一个巨大的地缘劣势,他们并不在世界主航道上,一旦不能成为美国扼制中俄的桥头堡,他们就有可能被美国抛弃,而跟日本有深海血仇的中国,也没道理来拉他一把。

当日本的工业逐步衰退,这个巨大的劣势就会越显越深,发展上限就遭到其他国家压制。

曾经在工业化上遥遥领先的日本,目前已经在液晶、光伏、半导体、手机、电动汽车领域败退,后面工业日渐式微,中国不断复兴影响美日格局,其地理劣势将越发明显。

地理即命运,英国与日本的人生,他们的辉煌和衰落,那不过都是历史,早早就写完的草稿。


-------------------------------------------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禾木念青

俄罗斯什么时候有五亿人口了?

勾勾读世界 回复 @禾木念青

再听一遍。

勾勾读世界

只有两张图。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重生成为岛国圣兽

重生成为岛国圣兽八岐大蛇

by:阳光_光游_光梦0

声入青岛国际车展

2017第十六届青岛国际车展开幕在即,有哪些热门车型参展,消费者最关注的汽车品牌是哪家,又有哪些新款车型问市,喜马拉雅FM青岛站线上线下同步宣传,为品牌做推广,...

by:听青岛

挪威-冰岛国家博物馆

票价详情67岁以上居民和学生:600克朗10人以上团体:600克朗适宜全年电话暂无简介游客朋友,欢迎您来到冰岛国家博物馆。冰岛国家博物馆位于冰岛...

by:恋景旅行APP

两个冬天两个女人

有冬天,有女人,其实书中还有个最要命的男人……本书是一部令人心理震撼的长篇小说,作者写实写得很到位,人物刻画得细腻动人;议论则有哲理,闪动着泥土一样的智慧;抒情...

by:佳音100

两个少年,两个世界

克隆人,人类,不同的世界,情感能否互通...

by:于无声处听道

马来西亚-海龟岛国家公园

票价详情门市价:60.0林吉特成人60林吉特,儿童30林吉特。适宜7-10月电话暂无简介亲爱的游客朋友您好,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海龟岛国家公园,...

by:恋景旅行APP

两个意达

昨天踢倒的那把椅子是躺在院子里,还是等直树他们离开以后又咯噔咯噔地跑进了屋里呢?这正是直树昨天晚上就想弄明白的事情。假如那把小椅子会走……假如……松谷美代子是日...

by:会飞的猫毛

声音主播

56911万

简介:小学六年级开始接触并喜欢朗读,考播音专业说我牙不齐,一赌气开始抽烟喝酒弄成了烟酒嗓,反倒另有一番风味,苍(沧)桑、嘶哑、低沉,但痴心不改就是喜欢。感谢喜马拉雅提供的平台,给了我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不求流量粉丝,只为实现梦想。谢谢您的阅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