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彻分析世界格局(下)

2024-04-09 08:22:5029:13 6801
所属专辑:勾勾读世界
声音简介
一篇分析世界格局最透彻的雄文!

北清博雅
2024-03-17

作者:乔良将军

3
再次瞄准全球
此后,如潮汐一样准确,美元指数经过6年的走强,到2002年,再一次开始走弱,然后,又是10年时间,到2012年,美国人又开始为美元指数即将由弱转强做准备。

办法还是老一套:给中国周边,欧俄地区,中东地区制造地区性危机。

于是,我们就先后看到,在中国周边陆续出现钓鱼岛争端,黄岩岛争端。几乎全在这一时期密集出现。但是很不巧,美国在2008年自己玩火玩大了,自己先遭遇了金融危机,结果使美元指数走强的时间被迫向后推延,这次到了2015年。

中菲黄岩岛争端和中日钓鱼岛争端,看似和美元指数走强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真的没有关系吗?

为什么恰恰出现在美元指数第三次走弱之后的第10个年头?

很少有人对这个问题进行过探究,但是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如果我们承认从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之后,确实存在着一个美元指数周期率,那么,根据这个周期率及美国人借机剪别国羊毛的手法,我们可以断定,这次轮到中国了。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眼下中国已经成了从全球吸引和获得投资最多的国家,大量国际资本由于看好中国经济而进入中国。从经济规律上讲,不能仅仅把中国看成是一个国家。

一个中国的经济规模就相当于整个拉美,甚至比拉美的经济总量还要大;和东亚经济比,也可以说中国经济相当于整个东亚。

而过去十年里,大量资本进入中国,使中国的经济总量,以令人垂涎的速度增长到全球第二,如此一来,美国把第三次剪羊毛的目标瞄准中国,一点不奇怪。

(1)香港占中事件
如果这一判断成立,那么,从2012年中日钓鱼岛争端、中菲黄岩岛争端之后,中越“981”钻井平台冲突,后来的香港“占中”事件,2016年中美南海对峙,中国周边的事情层出不穷,一直到去年燃烧到中国本土的中美贸易冲突。

这些事件还能看成是偶然事件吗?

2014年5月“占中”行动正在酝酿中,可能在5月底就会发生。但是5月底没有发生,6月底没有发生,7月还是没有发生,到了8月仍然没有发生。什么原因?这个酝酿的“行动”在等什么?

让我们对比另一事件的时间表:美联储退出QE时间表。之前,美国就说要退出QE(量化宽松),4月、5月、6月、7月、8月,一直没有退出。

只要不退出QE,就意味着美元还在超量发行,美元指数就不能走强,香港的“占中”也就一直没有出现,二者在时间表上完全重合。直到2014年9月底,美联储终于宣布美国退出QE,美元指数开始掉头走强后,10月初,香港“占中”爆发。

其实,中日钓鱼岛、中菲黄岩岛、981钻井平台、香港“占中”,这四个点都是炸点,任何一个点引爆成功,都会引发地区性金融危机,也就意味着中国周边投资环境恶化。

从而满足“美元指数走强时,其他地区必须相应出现地区性危机,使该地区投资环境恶化,迫使投资人大量撤出资本”,这一美元获利模式的基本条件。

但是对美国人来讲很不幸的是,这回它碰到的对手是中国。中国人用打太极的方式,一次次化解了周边危机,美国人最希望的在99度水温时出现的最后1度,始终没能彻底出现。

我们在流出了上万亿美元之后,通过各种手段,已经基本止住。

看来,美国知道想剪中国的羊毛没那么容易,所以也就没打算在一棵树上吊死。在推动香港占中的同时,美国多管齐下,在其他地区同时下手,在哪儿?

(2)乌克兰危机
欧盟与俄罗斯的接合部,亚努科维奇领导下的乌克兰,当然不是没缝的鸡蛋,所以,才会有让苍蝇下蛆的机会。

但美国盯上了乌克兰并不仅仅是因为它是一只有缝的鸡蛋,而是它是足以既打击亚努科维奇这个不听话的政客,又阻断欧俄走近,也能造成欧洲投资环境恶化,一箭三雕的理想目标。

于是,一场貌似乌克兰人自发的“颜色革命”爆发了。

美国人的目的以出乎美国人和地球人意料的方式实现了:俄罗斯强人普京趁势借机收回了克里米亚,此举虽不在美国人计划之内,但却正好让美国人更有理由向欧盟还有日本施压,迫使他们与美国一起制裁俄罗斯,给俄罗斯更给欧洲经济带来巨大的压力。

美国人为什么要这样做?

人们往往容易从地缘政治角度,而不是从资本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

乌克兰出现危机之后,欧美与俄罗斯的关系迅速恶化,但整个西方世界一起制裁俄罗斯的结果,却直接使欧洲的投资环境恶化,导致资本从这里撤出。

据有关数据显示,大约有上万亿的资本离开了欧洲。美国人的两手设计得逞了。

这就是:如果不能让资本从中国撤出去追捧美国的话,那就起码让欧洲的资本撤出来回流美国。

这第一步,以戏剧性的乌克兰变局实现了,但第二步,却未能如美国所愿。因为从欧洲撤出的资本,并没有去美国,另有数据显示,它们大部分来到了香港。

这意味着全球投资人仍然不看好美国经济的复苏。而宁愿看好虽已处在经济下行线上,但仍保持着全球第一增长率的中国,而后日元又成了避险货币。

这就是香港“占中”开始直到今天,“占中”势力及其幕后推手始终不肯罢休,总想卷土重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因为美国人需要制造一次针对中国的地区性危机,让滞留香港的资本撤出中国,去追捧美国经济。

这也是美元加息周期已经加无可加,美国还在挑起中东动乱,以贸易摩擦,企业制裁不断给我们施压的原因。

之前的资金回流,还没有满足美国的胃口,而美国在加息接近尾声之后,已经黔驴技穷,甚至要启动局部战争。

那美国经济为什么这么强烈地需要并依赖国际的资本回流?

原因是,从1971年8月15日美元与黄金脱钩之后,美国经济逐渐放弃实物生产,脱离开实体经济。

美国人把实体经济的低端制造业、低附加值产业叫做垃圾产业或者叫做夕阳产业,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尤其是向中国转移。而美国除了留下所谓高端的产业,微软等企业外,70%左右的就业人口都陆续转向了金融和金融服务业。

这时的美国已经变成了一个产业半空心化国家,它除了高新技术企业外,已经没有多少实体经济可以为全球投资人带来丰厚的利润。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人不得不打开另一扇门,就是虚拟经济的大门。

虚拟经济就是它的三大市,它只能通过让国际资本进入三大市的金融池子中,为自己钱生钱,然后再拿挣到的钱去剪全世界的羊毛,美国人现在只有这么一个活法了。

或者我们称之为美国的国家生存方式,这个方式就是:美国需要大量的资本回流来支撑美国人的日常生活和美国经济,在这种情况下谁阻挡了资本回流美国,谁就是美国的敌人。

4
美军为美元而战!

人们都说,美国这个国家的强大,是由于有三大支柱——货币、科技、军事。

科技为军事保航,军事又为货币支撑,货币又让美国成为了全球金融帝国。

全世界所有国家军队的打仗都是烧钱,但美军打仗虽然也烧钱,但却能一边烧钱,一边为美国挣钱。

这一点,其他任何国家都做不到。

只有美国,可以通过打仗获得巨大的利益,尽管美国也有失手的时候。

(1)伊拉克战争
美国人为什么要打伊拉克?大部分人心里想到的是两个字——石油。

美国人真的是为石油而战吗?非也。

美国人如果为石油而战的话,那么美国人在打下伊拉克之后,为什么不从伊拉克拉走一桶石油?

而且,油价从战前的38美元一桶,一路飙升到战后的149美元一桶,美国老百姓并没有因为美军占领了伊拉克这样的产油国而享受低油价。

所以说,美国打伊拉克不是为了石油,而是为了美元。

为什么这么说?道理非常简单。为了控制世界,美国需要全世界都使用美元。

为了让全世界都使用美元,美国人在1973年下了一步高明的先手棋:让美元与石油挂钩,通过胁迫欧佩克的主导国家沙特阿拉伯,实现了全球的石油交易用美元结算。

如果你理解了全球石油交易用美元结算,你就能理解美国人为什么要在产油国打仗。

在产油国打仗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油价飙升,油价一飙升就意味着美元的需求量也提高了。

比如说战争之前,你手里有38美元,理论上讲,你就可以从油商手里买走一桶石油。现在这场战争把油价打高了4倍多,达到149美元,你手里的38美元就只够买1/4桶石油,剩下3/4桶意味着你还差100多美元。怎么办?

你只能去找美国人,拿出自己的产品和资源去换美国人手中的美元。而这时美国政府就可以理直气壮、光明正大、名正言顺地印美元。这就是通过战争,通过在产油国打仗打高油价,打出美元需求的秘密。

美国人在伊拉克打仗,还不止是这一个目标。它同时也是在维护美元的霸权地位。当年小布什为什么一定要打伊拉克?

现在我们已经看的很清楚,萨达姆没有支持恐怖主义,没有支持基地组织,也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为什么萨达姆却最终走上了绞刑架?

因为萨达姆自以为聪明,想在在大国之间玩火。

1999年欧元正式启动,萨达姆以为抓住了在美元和欧元,美国和欧盟之间玩火的机会,于是他迫不及待地宣布伊拉克的石油交易将用欧元结算。

这一下惹火了美国人,尤其是它产生一连串的示范效应,俄罗斯总统普京,伊朗总统内贾德,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纷纷宣布自己国家的石油出口结算也用欧元结算。这还了得?这不是像当年的黄金一样,往美国人胸口捅刀子么?

所以说这场伊拉克战争非打不可,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看,美国人打下伊拉克之后干了些什么?

还没等抓住萨达姆,美国人就迫不及待地成立了伊拉克临时政府,临时政府发布的第一道法令,就是宣布伊拉克的石油出口,从欧元结算改回用美元结算。

(2)科索沃战争
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诞生。三个月之后科索沃战争爆发。

很多人以为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和北约联手打击米洛舍维奇政权,因为米洛舍维奇政权在科索沃地区屠杀阿族人,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人道主义灾难。

战争结束之后,这个谎言迅速戳破,美国人承认这是中情局与西方的媒体联手做的一个局,目的是打击南联盟政权。

但是,科索沃战争真的是为了打击南联盟政权吗?

欧洲人开始一边倒地认为就是这个目的,但是打完这场72天的战争之后,欧洲人才发现自己上当了,为什么?

欧元启动之初,欧洲人信心满满。他们给欧元的定价是与美元比值1:1.07。科索沃战争爆发后,欧洲人参与北约行动,全力以赴支持美国攻打科索沃,72天的狂轰乱炸,米洛舍维奇政权垮台,南联盟屈服。

可接下来一盘点,欧洲人发现不对头了,欧元,就在这70天里,居然被这场战争打残了。

战争结束时,欧元直线下跌30%,0.82美元兑换一欧元。

这时欧洲人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别人把你卖了,你还在替别人数钱。这一来欧洲人才开始醒悟。这就是为什么到后来当美国要打伊拉克的时候,法国和德国这两个欧盟的轴心国家,坚决反对这场战争。

有人说,西方民主国家之间不打仗,到现在为止,西方国家之间,在二战之后确实没有直接发生过战争,但是不等于没有发生军事竞争,不等于他们之间不发生经济战争或金融战争。

科索沃战争就是美国人对欧元的间接金融战争,结果打的是南联盟,疼的是欧元。因为欧元的诞生动了美元的奶酪。在欧元诞生之前全世界的流通货币是美元,美元在全球的结算率一度高达80%左右,即使到现在也在60%左右。

欧元的出现立刻切走了美国的一大块奶酪!欧盟是一个27万亿美元的经济体,它的出现一下子就盖过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北美自贸区(24万亿美元—25万亿美元规模)。

做为如此大规模的经济体,欧盟当然不甘心用美元来结算它内部的贸易,于是欧洲人决定推出自己的货币——欧元。

欧元的出现切走了美元三分之一的货币结算量,到现在世界上23%的贸易结算已使用的是欧元而不是美元。

美国人在欧洲一开始谈论欧元时对此警惕不足,到后来发现欧元一出现就对美元的霸权地位构成挑战时,已经有点来不及了。所以,美国要接受这个教训,一方面要摁住欧盟和欧元,另一方面要摁住其他的挑战者。

(3)瓦解亚太一体化
中国的兴起,让我们成了新的挑战者。2012年松下忠洋自杀事件,钓鱼岛争端、黄岩岛争端,就是美国成功打压挑战者的最新尝试。

这几个发生在中国周边的地缘政治事件,虽没能造成资本从中国大量外流,但却起码部分达到了美国人的目标,直接导致两件事情胎死腹中。

2012年年初,中日带头发起的中日韩关于东北亚自贸区的谈判接近成功;4月,中日货币互换和中日之间互相持有对方国债也初步达成协议,一切可谓进展神速。

然而,2012年9月10日,极力推动《中日货币互换协议》的日本金融大臣松下忠洋,突然在家中上吊自杀。6天后,与松下忠洋一起推动中日协议的日本新任驻华大使西宫伸一,在自己家附近突然倒地昏迷,不治身亡,死亡原因不明。

紧接着,中日钓鱼岛争端爆发,两国之间剑拔弩张,《中日货币互换协议》被迫在2013年作废。

几年后,我们才勉强完成了中韩两国的双边自贸区的谈判,这已经意义不大了,因为它和中日韩东北亚自贸区的意义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一旦成功,一定是包括中、日、韩、港、澳、台的整个东北亚自贸区。东北亚自贸区一经形成就意味着世界规模大约20多万亿美元的第三大经济体出现!

但是,东北亚自贸区一旦出现就不会止步,它会迅速南下与东南亚自贸区整合,形成东亚自贸区,东亚自贸区的产生意味着30多万亿美元规模的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出现,将超越欧盟和北美。


接下来我们还可以继续推想,东亚自贸区出现,依然不会止步,它会向西整合印度和南亚,然后向北整合中亚五国,再然后继续向西,整合中东部分的西亚。


这样整个亚洲自贸区,规模将超过50万亿美元,将比欧盟和北美加起来还要大,这么庞大的一个自贸区出现,难道她会愿意用欧元或美元结算他们内部的贸易吗?

当然不会。这就意味着亚元可能诞生。

但是,如果真的出现亚洲自贸区,我们只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让人民币成为亚洲的主导货币,就像美元先成为北美的硬流通货币,再成为全世界的硬流通货一样。

人民币国际化的意义远远不止我们所说的人民币走出去,在“一带一路”中发挥作用等等,它将与美元、欧元一起三分天下。

中国人能看到这一点,美国人就看不到这一点吗?

美国人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所以他们一定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再次出现。 因为东北亚自贸区一旦形成就会产生连锁反应,也就意味着世界货币三分天下成为现实!

想一想看,手中只剩三分之一货币霸权的美元,还叫货币霸权吗?而今天一个产业半空心化的美国,假如再没有了货币霸权,美国还能算世界霸主吗?

想明白这点,就知道为什么今天中国遇到的所有麻烦背后,都有美国的影子。是因为美国比我们想得远,看得深,才为了防“患”于未然,处处给我们制造麻烦。

这也就是美国为什么要实施亚太战略再平衡的根本原因。它究竟要平衡什么?

它真的要在中国与日本、中国与菲律宾,中国与其他有争端的国家之间,实现一种微妙平衡,扮演平衡者的角色吗?

当然不是,它的目标就是一个,平衡掉中国今天大国崛起的势头。

5
结语
历史上所有的大国在崛起过程中,都有围绕它的崛起展开的全球化运动,这意味着全球化不是一个从历史到今天一以贯之的过程,而是各有各的全球化。

罗马帝国有罗马帝国的全球化,大秦帝国有大秦帝国的全球化,这是当时的一次区域扩张;大英帝国有大英帝国的全球化,开启了全球海上贸易;美国有美国的全球化,以美元将触角延伸到了各个国家。

每一个帝国都有与它主导的一段全球化,在它的上升期到它的鼎盛期,全球化达到一个巅峰。

而这个全球化同时会被它自身的力量所限制,这就是它的能力所能达到的最大范围和它的交通工具所能到达的最远点,那也就是它全球化的终点。

但全球化会因此停滞吗?没有,更高等级的全球化又会诞生,循环往复。

一个大时代正在到来,全球化线上的跑马圈地正在崛起,如果美元是国家对国家的控制,是对面的打击;那么新的全球化将会渗透到各个产业,各个群体,是对点的精准发力,谁控制了未来的线上全球化,谁就能制定新的全球化规则,那么今天的一切旧有体系就有机会被改写。

大家同时站在新机遇的起跑线上,谁会成为新的主导者呢?

【全文完】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点烟抽寂寞oo

鸡叫了 天会亮 鸡不叫天也会亮

1502383lnxu

拳头出真理,弱国无外交

旭日东升菁典钱币

基本上靠可能或许推测猜测臆想就可以写出文章,呵呵😄

流浪何方_fc

乌克兰危机以后欧洲的资本没有按美国的盘算流入了香港,结果日元成了避险货币,港元呢?这段编得不好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看懂世界格局

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大国博弈本书从地缘、经济、国家安全政策、外交等各个层面论述了东亚地缘政治、中东乱局、币缘战争、金融危机和中国未来的发展战略等当前世界性热...

by:红指妙奕

人生透彻的感悟

人生在不断的成长不断的进步,感悟每一步成长

by:东方e刘

观世界|图说世界格局

朋友你好,我是主播柏睿这本书录制的过程非常尴尬,所有内容都是在出差途中的酒店里,而且是用电脑自带话筒,录制效果可以说惨不忍睹!!!本书有以下瑕疵:1-语速过快:...

by:锦予良言

能源超限战|世界格局分析|中国能源新未来

专辑介绍:人与动物的差别不在于对工具的利用,而在于对能源的利用。一直以来,能源危机之说虚虚实实。石油和矿物燃料告罄有日,而新能源尤其是很规油气资源的发展...

by:有声集结号

世界格局2,大国之略

大国博弈,正如邱吉尔所言:“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中国目前的处境,内有经济衰落、金融危机的困局,外有领土争端、军事战备的烦恼,如何...

by:康拉德阿登纳

大国博弈下的世界秩序新格局

《1945:大国博弈下的世界秩序新格局》1945年7月,二战接近尾声,哈里.杜鲁门、温斯顿.丘吉尔、约瑟夫.斯大林齐聚德国柏林郊区波茨坦,召开会议,磋商世界的永...

by:方洁琼

用地图看懂世界格局

美国大选、英国脱欧、俄罗斯出兵叙利亚、在韩国建立萨德反导……所有这些问题,如果只通过新闻报道或媒体评论来寻找答案,显然太过肤浅片面,只有结合地理、历史等知识,从...

by:听友470263713

声音主播

56911万

简介:小学六年级开始接触并喜欢朗读,考播音专业说我牙不齐,一赌气开始抽烟喝酒弄成了烟酒嗓,反倒另有一番风味,苍(沧)桑、嘶哑、低沉,但痴心不改就是喜欢。感谢喜马拉雅提供的平台,给了我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不求流量粉丝,只为实现梦想。谢谢您的阅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