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岛国的战略(上)

2024-04-13 15:33:2529:02 5827
所属专辑:勾勾读世界
声音简介
英国与日本:两个岛国的全球战略

原创 卢克文
卢克文工作室
2023-11-29

01

南美安第斯山脉位于南美西边,就是整个南美洲高高隆起那一大块,这是地球上最长的一处山脉,南北总长8900公里,东西平均宽300公里,将整个南美洲都串在了一起。

山脉平均海拔3660米,大概相当于中国云南大理的苍山、四川雅安的牛背山那么高,安第斯山脉长这么高这么长,直接决定了整个南美洲的气候,它挡住了来自大西洋的信风,大量降水都只能落在亚马逊平原,最后使整个南美产生了不同的气候带。

这篇文章主要是讲日本和英国的,南美的气候带我们就先略过,继续说重点。

安第斯山脉对英国的影响,是它们这产出英国人以后每天必须吃的土豆。

大约七千多年前,一支印第安部落打不过邻居,由东部亚马逊沿岸的原始森林,爬到了高寒的安第斯山脉,定居在今天秘鲁和玻利维亚的交界处,也就是“的的喀喀”湖附近。

“的的喀喀”湖周边气候,比你前女友的心还冷,印第安人很难种植木薯和玉米,他们被迫一边打猎,一边寻找新的农作物,终于意外的在地下,找到了人类第一批野生土豆,他们越找越兴奋,挖出了各种品种的土豆,从此,印第安人开始把土豆当成主食。

16世纪(明朝中叶)西班牙人入侵南美,殖民者将土豆种子带回到欧洲,因为样子丑,大家以为土豆有毒,甚至以为会带来麻风病,开始时只拿来当观赏花卉种植。

后来法国农学家奥巴曼奇忍不住吃了几口,发现没毒,煮熟就能吃,烹饪方便产量大,就开始鼓励法国农民种土豆,然后这种农作物传遍欧洲,英国、德国、俄国、爱尔兰都种上了。

欧洲农民很快都深深地爱上了土豆。

因为土豆好养活,除盐碱地之外的所有水旱地都可以种,能适应8到30度的日均温度,种土豆所需的水和热量还只是小麦的一半,在18世纪时,土豆亩产已经是小麦的六倍,它营养丰富、有强烈的饱腹感,生长周期还只需要4个月,不需要精心伺候,比其他农作物的产量靠谱多了,一下子点爆了整个欧洲的人口。

准确点说,是点爆了英国、德国、俄国的人口。

因为在土豆到达欧洲之前,法国人占据着全欧洲最好的土地,粮食自给率达到了300%,1700年法国拥有2150万人口,占到全欧洲的五分之一,法国30万军队,也占到了全欧洲的三分之一。

1700年时,英国仅580万人,德意志因为三十年战争,总人口从3000万狂跌到1410万(也有资料说仅1200万),西班牙仅740万,沙俄1300万,正值巅峰期的荷兰也只有195万。

在英法百年战争中,英国军队曾经多次取得大胜,但常常吞并不了法国,还被法国终局翻盘,是因为两国人口常年有五倍差距,比如1300年时,法国有1600万人口,英格兰仅有350万,英国主要吃亏在人口太少,后援跟不上。

法国在古代长期处于欧洲霸主地位,基本盘就是土地好、粮食多、人口多,西班牙王位继承战时各邻国轮流围殴法国,往死里揍都揍不死,让法国咬着牙挺过来,就是靠人口维持住欧陆第一强国的称号,不过已经是残破不堪的第一强国了。

土豆在欧洲广泛种植后,法国的优势逐渐消失,英国人原本以为凭他们的土地,最多养活1100万人,结果土豆让英国人拼命生育,1900年达到了4160万,250年时间英国人口暴涨了七倍。

1800年时,法国人口2950万,德国和沙俄依靠土豆,分别追到了2450万和3500万,沙俄已反超法国。到1870年,沙俄涨到6700万人,德意志涨到4100万,而法国还只有3850万人,总人口降到欧洲第三,此后法国军队在世界军事史的表现也越来越弱。

欧洲各国人口都在飙涨,怎么法国就涨这么慢呢?不是全欧洲土地最好吗?

都怪法国人不爱吃土豆。

1815年法国小麦产量296万吨,土豆163万吨;到1865年,法国土豆产量才略微超出小麦,土豆常年保持在800到1000万吨,小麦常年在700到900万吨。

而德国1846年土豆产量就达到了705万吨,小麦产量142万吨;1870年德国小麦产量241万吨,土豆产量疯增到2036万吨。

英国土豆历年产量数据我一直没找到,但光看看英国这人口增长数据,也猜得出他们种土豆有多疯狂。

法国人不爱吃土豆,可能是因为他们以前日子过得太好,土豆在早先推广时,被认为是一种低贱的贫民食物,法国人富得早,把逼格调高了,吃起来有心理障碍,但德国人英国人就没这种心理问题,吃得可欢快呢。

土豆是一个跟欧洲地理环境十分搭配的农产品,因为它能提供相当多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只是缺少维生素A和D,但这两样东西,喝牛奶刚好能补充,而欧洲大部分地区是温带海洋气候,冬天时又有北大西洋暖流,从而使欧洲畜牧业发达,喝牛奶本来就不成问题,从而形成互补关系。

我去欧洲旅游过两回,他们那不管去哪个国家,点个什么吃的都配一大盘薯条,那是他们的生活跟土豆休戚相关好几百年的结果。

种土豆比种小麦的好处,不仅仅是产量高,还能节约土地,把大量农业用地改成工业用地,使大量农业人口可以去工厂干活或参军,1906年时,法国跟德国总人口差不太远,但德国工人总数是595万人,而法国工人总数是316万,德国工业反推法国,工业产值更高,就是一个吃土豆,一个吃小麦的后果。

同样强力推广土豆的俄国,1906年时,门捷列夫预测他们在1950年时总人口将达到2.82亿,2000年时将达到6亿,不过俄国人口的故事,我在《铁血残阳德意志》有介绍过,被德国人打太惨了,两次世界大战损失了3000万青壮年,打到俄国现在只有1.46亿人,活生生打成了俄罗斯的国难。

对了,英国人饭菜之难吃闻名世界,跟土豆也有很大关系。

英国以前在全球开殖民地,收集了地球上的各种好东西,饮食本来也是很奢华的,但他们的饮食出现过一次大断层。

一是城市化工业化搞得太早,英国1911年时,80%的人口住在城里,早期工业化大家都苦,英国工人每天工作14-18个小时,顾不上吃口热饭,常常吃罐头度日,把平民食物给玩废了。

二是一战二战打起来时,英国断了殖民地的优质食材,被迫搞配给制,但对土豆没有限制,英国人也可以在相对安全的水域捕鱼,鱼肉以前内陆英国人也轻易吃不着,是蒸汽火车把鱼价打了下来的,英国人打仗时就天天土豆配炸鱼,炸鱼薯条慢慢就成了英国黑暗料理的代名词,把贵族食物也给玩废了。

二战结束后,英国奢华菜谱丢失,大厨失业,其他国家的菜系涌入富裕的英国,年轻人也不愿意做饭,英国人干脆摆烂,把食物搞成为全世界最难吃的国家。

02

除了英国、德国、俄国人对土豆感情充沛,爱尔兰人对土豆,更是刻骨铭心。

以前我在英国的文章里介绍过,英国的北爱、威尔士、苏格兰是凯尔特人,英格兰是盎撒人,他们并不是同一个祖先。

英国在古代就不断痛击爱尔兰,1171年4万英格兰人曾攻破都柏林,1542年英王亨利八世称爱尔兰国王,开始向爱尔兰殖民,之后英国佬不断兼并爱尔兰人的土地,17世纪中叶,克伦威尔远征爱尔兰,将爱尔兰人口从150万杀到只剩100万。

整个爱尔兰从此成为英格兰人的奴隶,1652年时,爱尔兰四分之三的土地、六分之五的房屋都是英格兰人的,爱尔兰人则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住在没有楼梯和窗户的泥巴小屋里,每天穿着破衣烂衫下地给英格兰人种地苟活。

到1775年,爱尔兰人手里仅剩全岛5%的土地,其他地全成了英格兰老爷的,全爱尔兰人被迫给英格兰人打工,做他们的佃农。

爱尔兰人信天主教,英格兰人信新教圣公会,英格兰人想强迫爱尔兰人改教,但爱尔兰人拼死反抗,英格兰人更加不把爱尔兰人当人看。

发展到后来,英格兰人常常将爱尔兰佃农们六分之五收成夺走,也不管爱尔兰人会不会活活饿死。在英格兰人看来,爱尔兰人这种白人奴隶,不把他们搞死,让他们代代为奴伺候好自己就行。

土豆传到了爱尔兰后,爱尔兰佃农平时种小麦和燕麦交地租、税赋、什一税什么的,再靠种土豆养活全家,土豆是普通谷物的六倍产量,爱尔兰人口也随之增加,从1760年的100万人口,猛增到1840年的800万人,人口密度达到了当时世界第一。

大家可能对这个数字没什么概念,这么说吧,到2023年,爱尔兰也不过512万人口,1960年时,他们甚至只有283万人口。

这中间一半是天灾,另一半是人祸。

土豆的发源地秘鲁的一些海岛上,堆积着大量鸟粪,这种鸟粪被认为是很好的肥料,在中国劳工将鸟粪挖出来后,肥料被出口到欧洲,但大家不知道,使用这种肥料会使土豆患上晚疫病。

1845年,也就是爱尔兰达到人口巅峰五年后,晚疫病先在比利时爆发,八月法国、荷兰、德国、丹麦和英国也跟着爆发,9月,爱尔兰也有了晚疫病的记录。

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爱尔兰人种植的土豆几乎全部被毁。

爱尔兰人为了高产量,种植的土豆品种单一,最容易染病,而且为了活命,他们是全欧洲种植土豆最多的族群。

英国人就一直嘲笑爱尔兰人,说土豆是爱尔兰人和小丑的食物,土豆跟爱尔兰人的形象紧紧绑定在一起,多年以后,爱尔兰裔的肯尼迪总统的父亲做到英国大使时,还被嘲笑是“一个种土豆的爱尔兰天主教徒”。

因为在欧洲白人世界里生存环境最差,爱尔兰人只能种土豆,当然受灾也最严重。

天灾是偶然的,但人祸却是故意的,英格兰人后面的行为,令人发指。

英国的地主们当时为了快速圈地,向英格兰银行搞来低息贷款,搞起了农业金融。

他们把土地未来的收成,按期权先卖给粮商,粮商再把期权卖给投资机构,地主只要稳定还利息,就可以贷到钱兼并土地。

跟现在买房卖楼花差不多一个意思。

但这种金融链条的危害是,发生饥荒时,地主是不能动余粮的,这些余粮作为期货,早就有了下家,你一动,整个链条上的人就要你的命。

英国地主们就不愿意救人,逼急了回英格兰庄园里躲一躲就好了。

发生饥荒时粮价大涨,对粮商和银行是大赚一笔的机会,赈灾会把粮价打下来,他们反而不愿意英国政府赈灾,粮商和银行的股东就是议会议员,个个都是根深蒂固的OLD MONEY,议员们又直接影响到了英国女王。

所以英国政府也不救。

不仅不救,奥斯曼土耳其君主都看不下去了,要求捐1万英镑救人,维多利亚女王也只让他捐1千英镑,因为女王自己,只捐了两千。

奥斯曼说钱你不要,我就弄几船粮食过来吧,英国知道后,居然派军舰把运粮船给截了,只有一艘船成功到达爱尔兰。

英国人为了多赚一点钱,从头到尾就没把爱尔兰人当人看,饿死多少人,都没有他们赚钱重要。

爱尔兰大饥荒前后一共爆发了六年,一直到1851年才结束,前后一共饿死了约150-200万爱尔兰人。(具体不明)

爱尔兰人当时要么活活饿死在本土,要么心存侥幸吃了有毒的土豆得伤寒而死,要么被英国人以奴隶身份贩卖到澳大利亚,要么漂洋过海去美国跟黑奴抢工作。

日后美国肯尼迪总统的先祖,就是在1845年大饥荒时,因为没了活路,乘坐廉价的“棺材船”逃命到美国的。

爱尔兰人流落异地,没文化没资金,在美国什么活都抢着干,除了有自由身,价格上连黑奴都不如,老实点的常常顶替黑奴去干一些危险工作,不老实的就搞黑社会团体,美国讲述爱尔兰黑帮分子的电影,就有《无间道风云》《芝加哥黑帮往事》《爱尔兰人》等。

爱尔兰人被称为“白人贱民”,由来于此。

爱尔兰人一切痛苦的根源,来自英格兰人对他们的残酷剥削压榨,这般深仇大恨,爱尔兰人铁了心要报。

英格兰人手里头有枪,爱尔兰人反抗原本没什么机会,直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缺炮灰的英国人,将爱尔兰青年抓去西线填人头,受过军事训练的小伙子们,打完仗端着枪就回到爱尔兰痛打英国人。

英国在一战中损失了三分之一的国家财富,和300万青壮年,国力已大不如前。爱尔兰人趁机从1919年宣布成立共和国,要英国人滚出爱尔兰岛。

爱尔兰反抗英国的方式比较特别,由于英国人已经深入到爱尔兰人的生活,他们从没有在战场上进行大规模会战,而是平民罢工、军人放冷枪,展开了烦不胜烦的全民城市游击战,打得英国政府官员和警察日夜不宁,平均每天袭击英国人五六次,搞得英国人连军需物资都运不上岸,运上岸的,工人和司机也都拒绝帮运军火,没办法展开大规模镇压。

爱尔兰反抗英国死人不多,双方从1919-1921只战死两千多人,但后院起火,就跟老婆吵架一样非常非常烦人,英国人被折磨得神经衰弱,只好于1922年12月签订《英爱条约》,爱尔兰从此成为自由邦,1949年退出英联邦,完全不跟英国人过日子了。

擅长给殖民地挖坑的英国,当然不会轻易放过爱尔兰,他们向气候接近英国本土的爱尔兰北部6郡,移民了大量英格兰人,英国要求信新教的这6个郡依旧归属英国,造成爱尔兰南北分裂,当时爱尔兰新芬党也斗得筋疲力尽,为了早点签和约也就忍着恶心妥协了。

有小部分爱尔兰共和军,是不满将北部6郡划出爱尔兰的,一直要求英国人滚出全岛,不滚就要继续扔炸弹,中间把顶级富二代蒙巴顿都给炸死了。

英国人对北爱安抚过一阵子,但闹到今天也还没有结束,所以我们常常在新闻里,听到北爱跟英国各种冲突的新闻,北爱就像碗里面的一粒砂子,英国端着碗吃饭,怎么吃怎么别扭。

英格兰跟爱尔兰的恩怨,看起来是没完没了了。

03

我们从土豆讲到爱尔兰,主要是为了讲清楚,英国这个国家的地缘战略是怎样的。

英国人敢于对爱尔兰下死手,是因为打五百年前,就把爱尔兰定位成帝国潜在的反贼,而且是卧榻之侧最危险的那种。

爱尔兰人是凯尔特人里最死硬的一支,在英格兰人眼里,他们比威尔士人和苏格兰人还讨厌,他们从5世纪就开始信仰天主教,拒绝加入新教,死守自己的文化,是周边最难同化的一支异族,英格兰在尝试几次融解爱尔兰失败后,就只打算把爱尔兰往死里整,杀光不服气的,其他全部拉去做白人农奴。

在英国人的殖民体系里,爱尔兰的地位甚至不如印度,英国人对爱尔兰的残忍态度,在英国的殖民体系里也异常少见。

英国对全球殖民地的统治,以北美独立为分界线。

在北美独立之前,18世纪时英国人搞殖民,要求殖民地服从遵守英国的政治法律制度,严格接受英国控制,老老实实为英国提供原材料和市场。

北美十三州在法国人的资助下,突然将英国人乱棍打出,英国猛地惊醒出来,不就多收点税吗?用得着这么玩命吗?你们还是不是我大英子民?

英国人开始反思反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不同殖民地采取较为灵活的殖民手段。

这里隐含了两个问题,第一,什么是英国自身的实际情况?第二,具体是哪些殖民手段?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英国的基本盘是:他们是一个人口不多、资源不多、孤悬在欧亚大陆以外的岛国。

总之英国手头可用的人力物力相当有限,全岛要多做加法,少做减法。

英国必须在保证主岛不受威胁和损害的情况下,通过尽量减少损耗的方式进行理藩,用最小的成本将全球利益最大化,并制衡欧陆,还能不执着于一城一地的得失。

上面这句话是本文重点,可以在心里多读几遍。

英国对爱尔兰的残忍统治,就是第一句“保证主岛不受威胁和损害”所驱动的。

1845年,爱尔兰人口暴涨到了800万,而英国全国人口,也仅2400万人。

我在阅读英国历年人口统计数据时,发现有部分资料说英格兰那时候只有1100万人口,心中不由得有个疑问,英国1845年这2400万人口,是不是包含爱尔兰的数据?毕竟那时候算是英国直接统治区域,算进去也没错。

但不管算不算进去,爱尔兰这种死硬拒绝融入英格兰的态度,都使它成为一个潜在的、危险的反贼,英格兰必须对其进行削弱,以保证主岛安全。

要知道北美独立战争是1775年,英国早就从中吸取了殖民地管理经验教训,能柔和的就尽量柔和,而爱尔兰大饥荒是1845年,隔了整整70年,英国人还把爱尔兰往死里弄,英国佬就是巴不得爱尔兰人口减少,能饿死的就饿死,不能饿死的,快快逃去美国,这样才能“保证主岛不受威胁和损害”。

爱尔兰死就死在离英国太近,远交近攻,永远是政治谋略里的基础手段。

(未完待续)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勾勾读世界

注意第三张。

1502383lnxu 回复 @勾勾读世界

看不懂,能解释不

勾勾读世界 回复 @勾勾读世界

第三张应该放在下集。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重生成为岛国圣兽

重生成为岛国圣兽八岐大蛇

by:阳光_光游_光梦0

声入青岛国际车展

2017第十六届青岛国际车展开幕在即,有哪些热门车型参展,消费者最关注的汽车品牌是哪家,又有哪些新款车型问市,喜马拉雅FM青岛站线上线下同步宣传,为品牌做推广,...

by:听青岛

挪威-冰岛国家博物馆

票价详情67岁以上居民和学生:600克朗10人以上团体:600克朗适宜全年电话暂无简介游客朋友,欢迎您来到冰岛国家博物馆。冰岛国家博物馆位于冰岛...

by:恋景旅行APP

马来西亚-海龟岛国家公园

票价详情门市价:60.0林吉特成人60林吉特,儿童30林吉特。适宜7-10月电话暂无简介亲爱的游客朋友您好,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海龟岛国家公园,...

by:恋景旅行APP

两个冬天两个女人

有冬天,有女人,其实书中还有个最要命的男人……本书是一部令人心理震撼的长篇小说,作者写实写得很到位,人物刻画得细腻动人;议论则有哲理,闪动着泥土一样的智慧;抒情...

by:佳音100

两个少年,两个世界

克隆人,人类,不同的世界,情感能否互通...

by:于无声处听道

声音主播

56911万

简介:小学六年级开始接触并喜欢朗读,考播音专业说我牙不齐,一赌气开始抽烟喝酒弄成了烟酒嗓,反倒另有一番风味,苍(沧)桑、嘶哑、低沉,但痴心不改就是喜欢。感谢喜马拉雅提供的平台,给了我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不求流量粉丝,只为实现梦想。谢谢您的阅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