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欧阳崇一书

2024-02-14 14:00:4607:15 46
所属专辑:传习录
声音简介
答欧阳崇一书 丙戌(1526年)



【35.1】崇一来书云:“师云:‘德性之良知,非由于闻见。若曰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则是专求之见闻之末,而已落在第二义。’窃意良知虽不由见闻而有,然学者之知未尝不因见闻而发;滞于见闻固非,而见闻亦良知之用也。今曰‘落在第二义’,恐为专以见闻为学者而言。若致其良知而求之见闻,似亦知行合一之功矣。如何?” 良知不由见闻而有,而见闻莫非良知之用,故良知不滞于见闻,而亦不离于见闻。孔子云:“吾有知乎哉?无知也。”良知之外,别无知矣。故“致良知”是学问大头脑,是圣人教人第一义。今云“专求之见闻之末”,则是失却头脑,而已落在第二义矣。近时同志中,盖已莫不知有“致良知”之说,然其功夫尚多鹘突者,正是欠此一问。大抵学问功夫只要主意头脑是当,若主意头脑专以“致良知”为事,则凡多闻、多见,莫非“致良知”之功。盖日用之间,见闻酬酢,虽千头万绪,莫非良知之发用流行,除却见闻酬酢,亦无良知可致矣,故只是一事。若曰“致其良知而求之见闻”,则语意之间未免为二。此与“专求之见闻之末者”虽稍不同,其为未得“精一”之旨,则一而已。“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既云“择”,又云“识”,其良知亦未尝不行于其间,但其用意乃专在多闻多见上去择、识,则已失却头脑矣。崇一于此等处见得当已分晓,今日之问,正为发明此学,于同志中极有益。但语意未莹,则毫厘千里,亦不容不精察之也。


【35.2】来书云:“师云:‘《系》言“何思何虑”,是言所思所虑只是天理,更无别思别虑耳,非谓无思无虑也。心之本体即是天理,有何可思虑得!学者用功,虽千思万虑,只是要复他本体,不是以私意去安排思索出来。若安排思索,便是自私用智矣。学者之蔽,大率非沉空守寂,则安排思索。’德辛壬之岁着前一病,近又着后一病。但思索亦是良知发用,其与私意安排者何所取别?恐认贼作子,惑而不知也。” “思曰睿,睿作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思其可少乎?沉空守寂与安排思索,正是自私用智,其为丧失良知,一也。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故良知即是天理。思是良知之发用。若是良知发用之思,则所思莫非天理矣。良知发用之思,自然明白简易,良知亦自能知得。若是私意安排之思,自是纷纭劳扰,良知亦自会分别得。盖思之是非邪正,良知无有不自知者。所以认贼作子,正为致知之学不明,不知在良知上体认之耳。


【35.3】来书又云:“师云:‘为学终身只是一事,不论有事无事,只是这一件。若说宁不了事,不可不加培养,却是分为两事也。’ 窃意觉精力衰弱,不足以终事者,良知也。宁不了事,且加休养,致知也。如何却为两事?若事变之来,有事势不容不了,而精力虽衰,稍鼓舞亦能支持,则持志以帅气可矣。然言动终无气力,毕事则困惫已甚,不几于暴其气已乎?此其轻重缓急,良知固未尝不知,然或迫于事势,安能顾精力?或困于精力,安能顾事势?如之何则可?”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迷离的睡眼

快来抢沙发吧

猜你喜欢
欧阳修传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开拓宋代思想文化的巨人他是风流儒雅的才子,是与民同乐的太守,是秉笔直书的史学家,是替国家排忧解难的朝廷重臣……欧阳修的一生...

by:嘟嘟的异想世界

欧阳船说

船行万里,走过世界各地,留下的故事与回忆与你一起分享!欢迎收听欧阳船说!

by:欧阳船说

欧阳侃侃

平凡但不想平庸。静夜,独坐。泡一杯淡淡的清茶,听一首柔柔的音乐。左岸是梦境,右岸是生活。脚在地狱,眼在天堂。

by:又见欧阳

欧阳富贵

主播寄语:不是很全,但是主播很努力主播介绍:一个人演一个寝宿舍奇葩室友

by:甜橙小优

三千金【欧阳❤️夫妇】欧阳一家

已完结。大概大概春节之后会更新下一季

by:快手欧夏

欧阳海之歌

勇拦惊马的共产主义战士欧阳海的故事,

by:老李_说故事

欧阳海之歌

作者金敬迈。这是一部描写和平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队伍中一名普通战士的成长经历的长篇小说,是六十年代中期家喻户晓的名作,欧阳海的事迹,曾经激动过整整一代青年的心,其...

by:闲云野鹤_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