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谚语 | 小学生谚语歌谣015

2022-05-17 13:53:5905:51 140
声音简介

        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

        大暑不暑,五谷不鼓。

        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

        大暑无酷热,五谷多不结。

        大暑连天阴,遍地出黄金。

        大暑展秋风,秋后热到狂。

        小暑怕东风,大暑怕红霞。

        小暑大暑,有米不愿回家煮。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第十二个节气,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在阳历每年7月22、23或24日到来。“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大暑相对小暑,更加炎热,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大暑气候特征:高温酷热,雷暴、台风频繁。

        季风气候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我国多地高温潮湿多雨。这个时节阳光猛烈、高温潮湿多雨,虽然对人们来说湿热难熬,却十分有利于农作物成长,农作物在此期间成长最快。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自古以来,民间都有大暑三伏天饮凉茶(伏茶)的习俗;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饮的茶,这种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此外,还有烧伏香、晒伏姜等习俗。

        关于大暑的诗有:

        唐代高骈《山亭夏日》诗云:

        “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山亭古树参天,人迹罕见,蔷薇飘香,周身清凉,好一幅别开生面的山中消夏风俗画。

        李白《夏日山中》诗曰: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写出了盛夏时节赤身取凉的狂态。

        白居易《消暑》诗说: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有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诗人认为在室内少放东西,心平气和坐于窗下,清风便会自然而来,凉爽也就由心而生了。

        王维在竹林中乘凉时,给后人留下了著名的《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人认为,只有古树参天、宁静清幽的深山古寺,才是消暑纳凉的理想去处。

        杨万里《暮热游荷花池上》写道: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把盛夏的炎热与乘凉的快意写得意趣盎然,可以说是描写傍晚在荷花池畔纳凉的绝妙之作。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奇趣语林:小学生名言谚语歇后语

1、小学生名人名言、谚语、歇后语、诗歌;2、寓教于乐,用浅显的语言,介绍每个谚语的含义和生活中的应用;3、注重运用,提升语言与写作能力。4、除了名言、谚语、歇后...

by:奇趣花园

小谚语大道理

本专辑收集了150+条家庭从小耳濡目染的谚语俗语老话(江西乐平方言),很多出自母亲之口。如今反思,恍然大悟:饱含天下父母教子智慧...

by:风一居士

谚语童谣

经典谚语童谣,小小视角呈现大千世界。

by:神秘岛岛主

谚语故事

谚语是由广大群众创造的定型化语句,它通常以简单通俗的话语反映深刻的道理,谚语故事是一种似俗实雅的民间文学,是研究民俗不可或缺的生动素材。跟我一起踏上谚语故事之旅...

by:翰墨亦有声

谚语故事

谚语故事是人民的智慧结晶,从各个方面深入浅出的阐述了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和道理;深受人们的喜爱,如能在写作中使用,可使文章熠熠生辉,文采斐然。

by:懒兔子爸爸

英文谚语

谚语: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谚语类似成语,但口语性强,通俗易懂,而且一般都表...

by:晁海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