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全文

2024-05-07 09:35:2711:34 50
声音简介

大学

大学之道(指的是在学习政治、哲学时所掌握的规律和原则 ),在明(彰显、发扬)明(高尚、光辉)德,在亲(新)民,在止(做到)于至善。知止(知道达到“至善”的境界)而后有定(确定目标),定而后能静(心不妄动),静而后能安(所处而安),安而后能虑(处事精详),虑而后能得(得到成果)。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事物发展的规律)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将自己家庭或家族的事务安排管理得井井有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家业繁荣的意思)。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锻造、修炼自己的品行和人格)。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让自己得到知识和智慧)。致知在格物(研究、认识世间万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普通百姓),壹是(全部都是)皆以修身为本(本源、根本)。其本乱而末(与“本”相对,末节之意)治者,否矣(不可能的)。其所厚者薄(该厚待的却怠慢),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未有之也)。此谓知(知道)本,此谓知(认知)之至也。


所谓诚其意(指意念真诚)者,毋(不要)自欺也。如恶wù恶èxiù,如好hào好hǎo色,此之谓自(qiè慊:满足,满意)。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独处)为不善,无所不至(指啥坏事都做得出),见君子而后厌yā然(遮遮掩掩、躲避之意),掩其不善而著(彰显出来)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内心),形于外(外表),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被众人注视),十手所指(被众人指责),其严(严峻,令人敬畏)乎!”富润屋(装饰住所),德润身(修炼自己),心广体胖(pán心胸宽广,身体舒适。胖:舒适之意),故君子必诚其意。

《诗》云(指《诗经·卫风·淇澳》):“瞻彼淇(古代的水名,在今河南北部)澳(yù水曲之处),菉(lù通“绿”)竹猗猗(yī美丽茂盛)。有斐(文雅)君子,如切如磋(对骨角进行切割磋光),如琢如磨(雕琢打磨玉石。这里用来比喻研究学问,修养品德)。瑟(庄严)兮僴(xiàn僩,威严、威武)兮,赫兮兮(xuān煊,煊赫:形容名声很大,声势很盛——显赫貌)。有斐君子,终不可(xuān谖:忘记)兮。”“如切如磋”者,道(说、谈论)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僴兮”者,恂xún傈(惊恐、畏惧、恐惧战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指《诗经·周颂·烈文》)云:“於戏(wū hū),前王(指周文王和周武王)不忘!”君子(后世君子)贤其贤(尊重有贤德的人)而亲其亲(亲近亲人),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后代百姓因先前贤王而享安乐,获收益),此以(所以)(通“殁”)世不忘也。

《康诰》(《尚书·周书》中的一篇)曰:“克(能够)明德。”《甲》曰(《甲》,是《尚书·商书》中的一篇):“顾(顾念之意)諟(shì是:此)天之明命(坦荡正义的禀性)。”《帝典》(《尧典》,《尚书·虞书》中的一篇)曰:“克明德(原句为“克明俊德”。俊=峻:是崇高之意)。”皆自明(自己去发扬光明的德性)也。

汤(商汤)之《盘铭》(刻在金属器皿警示语言或是箴言。这里的金属器皿指的是商汤的洗澡盆)曰:“苟(假如)日新(本义指洗澡时除去身上污浊的东西,清洁身体,在这里是精神层面的弃旧革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激发)新民(使民新的意思,弃旧从新,弃恶从善)。” 《诗》(诗经·大雅·文王)曰:“周(周朝)虽旧邦(旧有的国家),其命(在这里指周朝所秉承的天命)维(助词,无意义)新。”是故(因此)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完善、极致)。

《诗》(诗经·商颂·玄鸟)云:“邦畿(jī指都城和周边地区)千里,维民所止(停止、栖息,在这里是居住之意)。”《诗》(诗经·小雅·绵蛮)云:“缗蛮(mín鸟叫声)黄鸟,止(栖息)于丘隅(山的一角)。” 子曰:“于止(对于所居住的地方),知其所止,可以(何以,为什么)人而不如鸟乎?”

《诗》(《诗经·大雅·文王》)云:“穆穆(雍容庄重)文王,於wū缉(jī接着)熙(光明、光亮)敬止(助词,无意义)!”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与国人交,止于信。

子曰:“听讼(审理诉讼案件),吾犹人也。必(一定)也使无讼乎!”无情者(有违实情的人)不得尽其辞(花言巧语),大畏民志(指民心)。此谓知本。此谓知(知道)本,此谓知(认知)之至也。


所谓修身(指的是修养良好的品德)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zhì愤怒之意),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喜好,偏好),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对于”之意)其所亲爱(亲近、偏爱之意)而(僻,偏僻之意)焉,之其所贱(看不起)恶(厌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同情怜悯)而辟焉,之其所敖áo惰(骄傲和懈怠)而辟焉。故好(喜欢)而知其恶(è缺点、不好),恶(厌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大)。”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育)而能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不出家门就能把教化推行到国家)。孝者,所以事君也;者(悌:指弟弟对哥哥要尊重服从),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指控制民众)也。《康诰》曰:“如(与“若”同,好像)保赤子(指的是作为国君保护老百姓就要像保护自己的婴儿一样)。”心诚求之,虽不(指的是达到预期的目标),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谦让,礼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贪婪暴戾),一国作乱,其机(古代弓箭上的机关,这里指的是关键)如此。此谓一言偾(fèn败坏之意)事,一人定国。尧、舜率(带领、领导)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之于”的合音词。指具有这些善德)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指责)诸人(指自己先不做坏事,然后再要求他人不做)。所藏乎身不恕(恕道之意。孔子曾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指自己不想做的,也不要让别人去做。这种推己及人的品德就是儒家所提倡的恕道),而能喻(知晓、明白)诸人者(指能使他人明白恕道),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

《诗》(诗经·周南·桃夭)云:“桃之夭夭, 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适宜,和睦)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

《诗》(《诗经·小雅·蓼萧》)云:“ 宜兄宜弟(是尊敬兄长、爱护兄弟之意)。”宜兄宜弟,而后可以国人。

《诗》(诗经·曾风·鸬鸠》)云:“其仪(仪容)不忒(tè差错),正(匡正)是四国(四方各国)。” 其为父子兄弟足法(效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尊敬老人)而民兴孝,上长长(敬重长辈)而民兴(悌),上恤(体恤怜爱)孤而民不(背:背离、背叛——指不讲信义),是以君子有絜(xié度量)矩(画矩形所用的尺子,是规则、法度之意)之道(是儒家的伦理思想,指一言一行要有模范作用)也。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

《诗》(《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云:“乐(欢快、喜悦之意)只zhǐ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hào喜好)好之,民之所恶(wù厌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诗经·小雅·节南山》)云:“节(截:高耸)彼南山,维石岩岩(险峻)。赫赫师尹(太师尹氏,太师是周代的三公之一),民具(俱)尔瞻(瞻仰、仰视)。”有国者不可以不慎,(僻:偏僻),则为天下(lù戮:杀戮)矣。《诗》(《诗经·大雅·文王》)云:“殷之未师(丧失民心),克配(与……相符)上帝。仪(宜)(鉴:借鉴)于殷,(骏:大)命(大命,即天命)不易(不易保有)。”道(这就是说)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才)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用度)。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指本末倒置。外:疏远,轻视。内:亲近,重视),争民(民众互相争斗)施夺(抢夺财富)。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逆、反)而出者,亦悖而入;货(财富)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恒常留驻一方。指天命不是始终如一的)。”道(这就是说)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楚书》(楚昭王时编写的史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只是将那些和观射父一样的大臣看做珍宝)。”舅犯曰:“亡人(逃亡之人,特指重耳)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晋献公逝世。秦穆公派人劝重耳回国执政。子犯得知此事,认为不能回去)。”

《秦誓》(《尚书·周书》中的一篇)曰:“若有一介臣,断断(心地诚实)兮无他技,其心休休(胸怀宽广)焉,其如有容(指能够包容人)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德才兼备之意。彦:美好。圣:通明),其心之,不啻(chì异于)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mào疾(嫉妒之意)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阻碍)之俾bǐ不通(指不被重用)。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危险)哉!”唯仁人放流(流放)之,迸(驱逐之意)诸四夷(边远夷狄之地),不与同(同教化)中国(指的是国家的中心地)。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荐,任用),举而不能先(优先),(是“”之误字。轻慢之意)也;见不善而不能退(辞退),退而不能远,过也。人之所恶,恶人之所,是谓拂(逆,违背)人之性,灾必逮(及)(助词)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常理正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放肆骄奢)以失之。

生财有大道(原则),生(生产)之者众,食(享用)之者寡,为之者疾(迅速,指勤快),用之者舒(舒缓,缓慢,指节俭),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散财以得民),不仁者以身发财(拿命聚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不成功)者也,未有府库(存放国家贵重器物的地方)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鲁国的大夫)曰:“畜马(shèng四匹马拉的车,古代大夫级的待遇),不察(关注)于鸡豚;伐冰之家(办丧事时能够用冰来保存尸体的人家。卿大夫以上的大官能享受的待遇),不畜牛羊;百之家(古代的大家族,通常是有封地的诸侯王),不畜聚敛之臣(聚敛民财的家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指盗窃公家财物的家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zhǎng国家(成为一国之长,指的是帝王)而务(致力于)财用者,必自小人(指听从了小人教唆)矣。彼(指君长)为(治理)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指任用小人),灾害(灾难祸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拿它没有办法)!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大学(全文诵读)

加V:yuziyuji666,获取相应的电子书。《大学》——中国人必读的一本书,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认为:读《大学》可以培养人敦厚中正之性,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

by:育子育己

《大学》全文精讲

《大学》原为《礼记》中的第四十二篇,全文约2000字。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

by:闵农闲谈

《大学》全文诵读

净化心灵,回归本然!初学诵读《大学》的朋友可以釆取跟读的方式,熟读自然成诵,贵在每天坚持!《大学》是大人之学,为“初学入德之门也”。经一章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

by:余贤慧

《大学》全文诵读

《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

by:丰美的云声

《大学》(全文诵读)

想诵读《国学经典》想法,源于我的育儿经历,在我的孩子还小的时候,我想让他多听国学经典,所以每天睡觉前都会给孩子读国学经典,直到孩子熟睡。记得在孩子五岁时,我坚持...

by:丝桐缦语_水墨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