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全解:7.2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2020-05-01 19:18:3209:29 174
声音简介
论语全解:7.2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杨朝明教授
【解读】孔子说:三数人中,其德行必有我可以师法的:选择其善的地方而师从,那些不好的地方且我也有的就改正。
2️⃣钱穆先生
【解读】先生说:三人同行,其中必有我师了。择其善的从之,不善的便改。
3️⃣南怀瑾大师
前面我们批驳了古人对《学而》篇中“无友不如己者”的错误解释,到这里看得更清楚了。孔子说,三个人走在一起,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应该说各个都是自己的老师。比我好的固然是我的老师,不如自己的也是我的老师。因为看到他笨、他坏,自己就会反省:不要这样笨,不要这样坏。所以他们都是我的老师,足以借镜反省。
说明了研究学问,不光是在死的书本上下功夫,还要在社会上观察:别人对的要学习,不对的要反省。人们多半有一种傲慢的心理。发现一个比自己好的人时,由于这种傲慢心的作用,自己心里很难受。再过两秒钟,觉得自己还是比他好,于是越想自己越好:“天大,地大,我大。月亮下面看影子,越看自己越伟大。”人类就天生有这种劣根性。若说在人群社会中,真发现了别人的长处,而自己能从内心、从根性里发出改善、学习的意念,是很不容易作到的。
4️⃣雲崎说
我们把这句话的情形放到自己身上对照,当我们看到比自己能力强,工作出色,赚钱多,家庭更幸福的人的时候,我们的第一个念头是什么呢?可能是心里酸酸的。自愧不如,再发展一下,大概会”羡慕、忌妒、恨“了。
如果我们的第一念头是”其善者从之“那就是正念了。所以我们在遇到这种情形,我们先要觉知自己的念头。如果是”嗤之以鼻“,”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或者觉得”也没什么了不起“,那就是一种傲慢了。觉知到了,就要告诉自己,用祝福之心、学习之心去化解这些不良的情绪。
再比如,我们遇到了不如自己的人,我们可能会瞧不起这些人,那么这种念头也属于傲慢,我们觉知到了,也要修正自己的念头:对镜反省。其实,我们能够看到的,都是我们心理所有的,只不过可能是一种”放大镜“或者是”哈哈镜“,会比我们自己的样子有所放大。所以我们可以给予帮助,同时,修正自己。去傲慢心理真的是不容易。一次一次地去觉知自己,一次一次地从思维模式先改变,再改变语言模式,再改变我们的行为模式,那么就可以达成我们改变的结果了。
那么人就永远如此平实吗?我们还需要自信,接下来就提到了一种自信,请听下集。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黑子全解《论语》心得

儒雅是君子风度,孝悌是实行仁道的根本。花言巧语的人没有仁德,一日要有数次的反省功夫。做人第一,学问第二,这是衡量学习与否的标准。人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孝道可使民...

by:黑子A

子庸论语心解

快乐论语我们生活于一个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可是为什么我们的快乐越来越少?拥有的越多,我们内心的焦虑与不安并没有因之而减少,我们总觉得内心好像缺少什么,让人惶惶...

by:子庸读论语

孔子生平、论语朗读及全解

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雲崎为大家讲解《论语》,分享内容包括:1.孔子生平;2.《论语》历史意义及学习方法;3.《论语》完整朗读及二十篇详细解析。力求做到老少皆...

by:雲崎

《论语全解》 精读

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华文化的智慧,从学习论语开始。

by:未名心语

论语旧解

扭转学问立场,重建道德主体与实践之学,廓清现代视角对古籍的误读,凸显儒家学以致用的特点,解决现代人的实际问题。

by:壁立千仞李朋

超解论语

本书的作者是个无名之辈,所以我有必要在开头就告诉你这本书有何特别之处,值得一读。我是一个以写作为生,并希望以此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你在市场随随便便就能找到不下10...

by:王大毛的麦田社

论语心解

用历史故事,用诗经的风雅颂,用史记,从文字源头陪你读论语。让论语从平面到立体,让文字鲜活起来,让你喜欢上经典。

by:相萍

论语解读

书籍信息:《论语》是儒家的代表的思想,渗入古代中国人的血脉,成为他们立身处世的根本准则和精神世界的终极依托。即使在当代社会,论语中提到的孝的思想,要做君子、不做...

by:豫见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