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翔》

1.5万
长篇小说《翔》梗概
程翔 著
第一卷:
猎人“大漠狐叔”程存福给游击队带路被误杀,临终伸出染着鲜血的手,抓住小儿子程占彪的头发——这么一揪,内蒙古武川县东土城乡蒙独脑包村出了第一个飞行员。
程占彪于驻辽宁省锦州市空军第三航校毕业,留任飞行教员,赴陕西关中训练,与十一航校服务社的售货员郝惠云相爱。郝惠云抱着一岁的孩子随军,从此小程翔在驻河北省涿县六航校、辽宁省锦州市三航校的机场成长。
1966年春,一家人随大部队从东北黑龙江搬迁到西北新疆,参与并见证创建空军第八航空学校。从小对天地生命富有好奇心、喜欢写写画画的程翔,高考落榜,上山下乡,当兵服役,退伍返回他的出生地陕西省三原县。
第二卷:
25岁的程翔牢记外婆郑南霞“积德”的教诲。为实现写写画画和探索真理的愿望,程翔离开税务局,调到工人俱乐部,积极热情地举办群众性书画交流活动;拜民间义务保护文物的杜文彬、李春风老年人为师;赴西安美术学院深造。屡遭失败的他考取西安美术学院成人干部美术专修科,手捧着渴望已久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最后的决定:离开城市走独立创作的艺术道路。
恋情凄惨,儿子夭折,各种挫折,迎面袭来。在物欲横流、浮躁虚假、腐败当道时期,他固守真诚,怀揣梦想,探索真谛,用火热的激情和执著的追求,描绘美好的图画,谱写青春的诗篇。
第三卷: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国有企业和乡镇企业接连受挫,工人纷纷下岗,工人俱乐部不再是工人的乐园。程翔调进报社,自购采访设备,不遗余力地挖掘、抢救、保护文化遗产,大力宣传埋藏在基层的各种人才。1998年夏,日夜兼程奔赴湖北,采访我国长江流域遭受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
2005年2月,母亲病故,程翔创立“郝惠云教育基金会”,为学子发放10多万元奖学金。创建SZJC定律,担任“爱心飞翔奖”评委会主任。1976年至今,每天坚持写《程翔日记》达千万字文稿;文学艺术及新闻作品在《人民日报·海外版》《解放军报》等报刊发表。两次登上北京人民大会堂主席台领取文学艺术奖;三次应邀出席公祭轩辕黄帝典礼。
为实现青少年的梦想,创作80万字的长篇小说《翔》。作品以程翔家庭、中国空军航校的故事为主线,与社会与各种人物构成历史画卷和人间戏剧,核心为追求光耀真善美。因为作者热衷文化、善于思考,所以《翔》富有多彩的文学艺术性、思想性和探索性。精神的制高点不一定呈现在轰轰烈烈的表象,往往侧重于内心世界,这正是程翔和《翔》的特色。程翔感悟:文化艺术不是终极目的,而是通向真善美的轨道。宇宙中,唯有绚烂的灵魂,可以在真善美的国度自由翱翔!
声音232评价3
专辑主播

2321112

简介:程翔,出生于陕西省三原县,祖籍内蒙古武川县。跟随当飞行教员的父亲程占彪、军嫂母亲郝惠云,在空军三航校、六航校、八航校成长,子弟中学毕业后,曾下乡、当兵,分配到税务局工作,调进工人俱乐部,考取西安美院学院,在媒体当记者编辑。1976年至今,坚持每天写《程翔日记》千万字,著百万字长篇小说《翔》,文章、摄影、油画、书法分别在《人民日报·海外版》《解放军报》等媒体发表并多次获奖。创建SZJX定律,担任“爱心飞翔奖”评委会主任。感悟:文学艺术不是终极目的,而是程翔通向真善美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