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林语堂谈老子 《老子的智慧》第二十四章 余食赘形

2024-05-19 22:21:5208:24 268
声音简介

林语堂谈老子 《老子的智慧》第二十四章 余食赘形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于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语译】

凡踮起脚跟想要出人头地的,反站立不稳;凡跨着大步想要走得快的,反走不了多远;自己好表现的,反不能显达;自以为是的,反不能昭著;自我炫耀的,反而不能见功;自我矜持的,反不能长久。

从道的观点来看,这些急躁的行为,简直是剩饭赘瘤,连物类都讨厌,何况万物之灵?所以有道的人,决不如此炫夸争胜。

对自夸的忠告

《庄子》之《庚桑楚》、《山水》

志在财货的,是商人的行为,人们看他大步而行,就称他为领袖,但都不愿与他为伍,而他反以为这是殊荣。

恶行有五种,其中尤以心恶最坏,什么叫心恶呢?心恶就是自满。

双妾

《庄子》之《山木》

阳子到宋国,住在旅馆里。旅馆主人有两个妻妾:一个美丽,一个丑陋。但是丑陋的受人尊敬,美丽的反而受人鄙视。阳子问是什么缘故?旅馆小童回答说:“那美丽的自以为美丽,因此大家就不以她为美;那丑陋的自谦丑陋,大家反而不认为她丑陋了。”

自显不是显:“好”的定义

《庄子》之《骈拇》

如果一个人改变本性去顺从仁义,即使能修养到曾参、史鳅那般有行,也不能算做好;改变本性去品尝五味,即使识味能像俞儿那样高明,也不能算做好;改变本性去辨别五音,即使辨音能像师旷那样敏锐,也不能算做好;改变本性去区别五色,即使视觉能像离朱那样锐利,也并不能算做好。

我所说的“好”:不是外在的仁义,而是内在的自得;不是一般人所讲的口味,而是本性的达成;不是能听到什么,而是出于自然的听觉;不是能看到什么,而是出于自然的视觉。

假如不是出于自然的视觉,而是想看到什么,不是求自得而是想得到什么;这是舍己救人,使别人得,而不能找到自己的得,使他人安逸而自己无法安逸。

要是只使别人安逸,而自己得不到安逸,那盗跖zhi4和伯夷的行为同样是过于乖僻了。我自愧没有这种道德的修养,所以既不敢营求仁义的德操,也不敢做过分乖僻的行为。

自夸的不会成功

《庄子》之《山木》

孔子被围困于陈、蔡之间,连着七天没有起火烧饭。太公任去安慰他说:“你几乎丧失了性命。”

孔子说:“是啊!”

太公任又问:“你憎恨死亡吗?”

孔子回答:“是的。”

太公任说道:“我告诉你‘避死’的方法。东海有只鸟,名叫意怠。这只鸟飞行得极慢,一副毫无本事的样子。飞行的时候一定要别的鸟引导,栖息时又必定要栖在群鸟的中间。它前进时不领先;退却时不居后;吃东西的时候从来不先尝,只吃别的鸟吃剩的东西。所以在鸟群中不会被排斥,外人也伤不了它,因此能够避免祸害。”

“大凡直的树木,会先被砍伐;甘甜的井水,会先被用尽。现在到处卖弄聪明来惊吓世俗的愚人,修养自己的行为来显明别人的污浊;你这样自炫才能,就好像挑着太阳和月亮在游行一般,怎能避祸呢?”

“我曾听老子说过:‘自夸才能的不会成功,功成不退的就会失败,名声显赫的就会受侮辱。’有谁能除去求功求名的心,而回复和常人一样呢?”

“大道流行天下,而不自居有道;大德流行天下,也不自居有德。如果你能淳朴无华,与物混同,像是愚昧无知;削除圣迹,捐弃权势,不求功名,做到我不求人、人不求我的地步,又怎会招致这样的祸患?要知道,至德之人是从不求声名的。”

有关孔子“卖弄”的趣闻,在第二十九章之二另有说明。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林语堂:老子的智慧

该书主要讲述了老子探究生命底蕴思想的有关内容。

by:2019的亚瑟王

老子的智慧(林语堂)

专辑有更新,欢迎您来……这本书适合35岁以上的人读,太早读,理解不了老子的良苦用心,太晚读,很多事情想明白已晚,会走了不少弯路。...

by:知识新贵

林语堂《老子的智慧》

林语堂(1895—1976),一代国学大师,曾多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中国作家。著有《生活的艺术》《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等,并将孔孟老庄哲学和陶渊...

by:冷花翅膀

林语堂自传 林语堂著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1895年生于福建漳州平和县坂仔镇一个基督教牧师家庭。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早年留学美国、德国,获哈佛大学文学...

by:有声的深海

林语堂: 老子的智慧

林语堂著,林语堂先生以其特有的笔调和论述方式谈老子思想的一本书。该书按《老子》原有的顺序对八十一章分别予以语译和解说。每一章的解说均是按该章宗旨进行分节讨论。解...

by:小粉红花儿的梦

《老子的智慧》—林语堂

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林语堂,于风趣中见睿智,“以庄解老”。用自己的学识阅历,以全新的角度阐释“老子”。

by:王vita

《老子的智慧》——林语堂

《老子》,又名《道德经》,个人认为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其他诸子百家可以看做传统文化的枝叶;所以,作为中国人,强烈推荐每一位朋友都能学习、了解一下《老子》。...

by:闵农闲谈

【完】老子的智慧(林语堂)

在儒家之外,老子和庄子另辟了一条更宽广的路,带来一种更超越的人生智慧。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林语堂,于风趣中见睿智,前所未有地“以庄解老”,将老庄思想的独特魅力娓娓...

by:小园的秋天

林语堂散文集 林语堂著

林语堂(1894—1976),原名玉堂,福建省龙溪县人。现代散文家、小说家,曾留学美国、德国,获哲学博士学位。1922年回国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

by:有声的深海

声音主播

281331708

简介:你好!我是天山揽月,刚刚开始学习有声演播。很高兴你来到这里,来看我!我是一个严谨的理工男,人已过中年。 我身上存在着一些特质,这些特质之间是矛盾、对立的。 比如我很多时候都是理性的、却又时而感性率真; 比如我不擅长社交,却又渴望高朋满天下; 再比如,我待人接物彬彬有礼的、让人误以为难以亲近,其实我内心极度温暖、热情; 又比如,我通常是沉默寡言的,但如果你愿意接近我,就会发现我也是可以滔滔不绝的…… 机缘巧合,我来到了喜马拉雅,希望在这里, 我能够活成自己向往的那个样子: 感性、热烈、肆意、洒脱、张扬…… 希望和你一起: 指点江山、豪迈万丈 高谈阔论、把酒当歌; 惺惺相惜、围炉夜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