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粤大战,中式“南北战争”文化

2024-05-19 04:38:5821:07 431
声音简介

《共同体》是中国之声决胜时刻联合体育大生意推出的体育商业主题对话节目,以“求同存异,聊聊大家共同关心的体育热点话题”为口号,每周一期,逢周五晚上10:00于中国之声《决胜时刻》栏目期间播出。

五一假期期间,国内篮球赛场和足球赛场先后打响“辽沈大战”。CBA赛场,辽宁队与广东队争夺总决赛席位;中甲赛场,大连英博主场迎战广州队。两场赛事最终发生从场内延伸到场外的“火爆事件”,似是突显了辽粤球队之间的“宿敌”意味。2024年5月3日,第160期节目讨论体育界宿敌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背景。参与的“闲话者”是中国之声记者张闻,《南风窗》特约作者荣智慧,体育大生意营销副总裁、盛意互动总经理罗冉峰。

本文为本期节目内容精华摘录。

01

“南北之争”受到天然关注

张闻:五一假期期间,国内篮球赛场和足球赛场先后打响“辽沈大战”。然而两项赛事都发生了从场内延伸到场外的“火爆事件”。在坚决拒绝体育赛场不文明行为的同时,我们却又不由得对体育赛场的“宿敌文化”再次产生兴趣——是什么文化因素制造出体育赛场的宿敌对抗张力?冉峰一直在广东,您是不是观察到两场辽粤大战开始之前当地的情绪渲染已经比较到位?

罗冉峰:是的,我感受更深的是足球的比赛,赛前看到很多广州地区比较活跃球迷团体负责人,都在强调这是一场“足球城德比”“足球特区德比”。确实,虽然这场辽粤大战只发生在中甲赛场,但是大连和广州是中国北方和南方的足球城代表。竞技成绩层面上,大连是甲A时代的霸主,广州则拥有最多的中超冠军。所以现在两座城市虽然没有了中超球队,但是在中甲的环境下讨论“足球城德比”,依然能勾起一番球迷的回忆。

篮球的赛事更不用说了,辽粤以外的全国各地篮球迷都比较关注。辽宁和广东在近十年的CBA联赛中可以说是最具代表性的球队,广东夺冠次数最多,辽宁最近两连冠、总冠军数量排名历史前三。两队的强队成色充足,系列赛还打得非常紧张,两队都在对方的主场取得胜场。这种氛围肯定也是比较火爆。

CBA半决赛辽粤大战G2气氛火爆

张闻:我认为足球界和篮球界的辽粤大战,从竞技层面上说都经历了长时间的历史沉淀。例如CBA的辽粤大战可以说是经典对决,截至录制本期节目前,双方在中国篮球职业化以来交手94次,广东队51胜43负稍稍占优。两队在季后赛中也有过十次交手记录。这意味着双方积累下的充满历史感的战绩,以及漫长交战史中的一些经典故事,都会让两队再次交锋的时候,给球迷带来比较强烈的情感张力。

与此同时,可能还有人认为两支球队分别来自东北和广东。正如足球有南派、北派风格之分,南北球迷文化也会因为地域文化差异而更加火花四射。荣老师正是东北人,您同意这个观点吗?

荣智慧:南北之争是很多国家在政治、文化乃至体育等领域都有很大热度的话题。通常这个国家如果东西方向上没有特别巨大的天堑或山脉,南北之争就会特别突出。但是对于体育的南北之争,我们除了看到自然和环境的差异外,还应该着重看到背后其历史文化的推演和建构。要知道,20世纪70年代我国足球比赛逐渐恢复时,当时最能令足球观众欢呼的场景是什么?是球员直接大脚踢出高球。然后1978年全国甲乙级联赛恢复,采用赛会制,没有主客场之分。球迷也没有对某个地区的球队的倾向性,而是带有一种朴素的“同情弱者”情怀,谁落后就为谁加油。

随着历史推演,赛制由赛会制转化为主客场制,主客队开始泾渭分明。加上足球在国内的转播力度加大、足球赛事规则和文化深入人心,观众开始为有技术、有能力的球员喝彩,也开始通过城市、地域乃至南北方,来重新定位自己的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在这里最值得注意的是,那么多的文化建构方式,为什么南北之争更受关注?我认为还是因为农业生产类型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气候、温度导致农业生产类型不同,相应地区的人群在体型、个性、习惯上也有不同。在中国,东三省与广东的纬度差异足够巨大,导致各方面对比性都非常强,所以两者一对比就容易出现文化震惊的效果。一些舆论媒体也会对此推波助澜,逐渐让南北差异成为一种大家对体育赛场的竞争激烈性的刻板认识。

CBA赛场奇妙一景:

辽宁死忠闯入广东“敌阵”

张闻:冉峰也认为这是刻板印象吗?

罗冉峰:荣老师相当于回顾了中国现代足球的发展进程,以及球迷的立场、情感的变化始末。然而当我们说到体育赛场的火爆或者宿敌文化,在很多地区并不是跨地域性的文化背景差异导致的。例如伦敦足球的宿敌,跟南北区域没有关系。同样在英格兰,曼联与利兹联的玫瑰德比,火爆背景是玫瑰战争。有的对立的背景可能与行业协会有关,这方面在东欧系球队会明显一点,例如叫“火车头”的俱乐部来自铁路部门,叫“斯巴达”的俱乐部来自农业部门。所以我同意荣老师的说法,只从地域差异去看待宿敌文化稍微狭隘了一点。

02

“宿敌”以外体育界还有更多精彩故事

张闻:综合两位的见解来看,无论是历史还是地理因素,宿敌文化的本源是“差异造成张力”。既然差异造成张力,它就成为球迷文化中特别重要的一环。那么在当前的国内体育环境下,怎样利用差异去加强体育赛场氛围建设的发展效果呢?换句话说,我们怎样在保证文明观赛的前提下达到观众情绪释放的良好平衡?

荣智慧:很简单,不是只有激励宿敌文化才能营造球场氛围。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有一位球迷叫罗西,辽宁鞍山人。当时他观赛的时候有很强的表演性,例如他去鞍山体育场观看中国女足对美国女足的比赛时,就跟《水浒传》英雄出场似的,戴着长檐帽、扎着绿绸巾,手拿大旗,披上写有“职业球迷,鞍山罗西”字样的金边绶带,还带着乐队给自己进体育场伴奏。他这一套操作一般一下子就把球场氛围拉向高潮。

早年还有新闻报道,1990年4月29日,辽宁队在沈阳迎战日本尼桑,争夺亚俱杯冠军。罗西组织300多名球迷从鞍山奔赴沈阳,还给辽宁队做了个很巨大的东北虎虎头模型、请了电子乐队和跟拍摄像,自己据说掏了4000多元,当时一个普通人工资就几十元。从中国球迷三十多年来的例子可以看出,只要助威、支持的方式更多元化,不通过宿敌对抗话题就能营造独特的比赛氛围。这其中包括一些增加经济投入的方式,这类投入还有助于带动体育产业发展。

今天罗西仍活跃在球迷圈子中

张闻:宿敌文化本来可能更多借鉴于海外的体育赛事。例如中国球迷刚接触足球的时候,会了解到国外有德比战。德比战特别火爆,吸引更多关注、造成更大经济效益。但对于中国球迷来说,不一定只有支持队里才能释放球迷文化或社群的张力。

罗冉峰:正如主持人所说,宿敌文化是一种舶来品,经过外部宣传渠道才让我们国内体育界联想,是否要建立同样一种呈现形式。这也难怪我们要这样联想,因为宿敌文化在局部情况下的影响力确实很突出,甚至帮助一项赛事乃至一个项目扩展影响力。例如二十年前最高收入的足球运动员是贝克汉姆,但他从来没成为过年度最高收入的运动员。那时候的收入第一名运动员来自篮球、网球、高尔夫、赛车等运动。但梅西C罗这对宿敌出现后,开始有足球运动员登顶收入榜了,因为两人的竞争从场内延伸到场外。例如梅西签下了金额巨大的个人合同,而C罗通过两人斗法带来的极致流量,推高了个人商业开发的新维度。两人斗着斗着就破圈了,令体育迷群体以外的人士都会留意到他们之间的较量。

张闻:冉峰提到“破圈”,我也在想什么方式能破圈。眼球效应是一种破圈方式,例如刚才荣老师提到的球迷罗西。另外你还需要有故事告诉大家。可能真正看过很多场梅西C罗之间对碰的比赛的人不多,可能不是有太多人把CBA辽粤大战全程看完,但他们多少会去看互联网上的相关话题,因为他们认为这是有故事的对决。所以我们经营球迷文化的时候,要着力提供故事性内容。故事的主题,不一定要停留在宿敌层面上。

03

“宿敌”或存在表演性质

张闻:本期节目录制时,CBA辽粤大战系列赛还在进行。除了场内球员之间的较量,场外教练员的发言也引起很多讨论。譬如广东队赢球后,杜峰指导说,非常羡慕杨鸣指导有这么多国内优秀球员,包括最好的后卫、前锋和中锋,而广东队的球员太年轻了,为了让他们成长非常操心。到辽宁队赢球扳平系列赛比分后,杨鸣指导反过来说羡慕杜峰指导,外线有充足轮换,内线有周琦这种能颠覆局势的统治级球员,更羡慕广东有开放性的政策吸引其他篮球大省优秀人才的涌入。两位教练颇有些针锋相对的感觉,这背后会不会也有一些表演性质,去渲染比赛氛围?

罗冉峰:荣老师之前提到的例子就已经涉及到球迷表演欲的问题。在体育赛场上,从球员到教练,具有表演欲的人更加多。因为他们本来就是以一种“表演”的形式谋生。表演效果越好,对他们获得收入和荣誉有更大的帮助。所以这两位教练的对话,无论其真实内心想法如何,外部来看都是一种戏剧性点满的操作。我个人倾向于认可这种表演方式,毕竟它在带动比赛氛围的同时,没有什么真正侮辱性、伤害性的内容。

辽粤大战中也有充满体育精神的一幕

张闻:我提这个问题的原因在于我是天津人,从小接触最具张力的体育比赛是足球场上的京津德比。从事体育行业之前,我以为两支队伍之间的关系很差,后来才意识到天津球员和北京球员、天津教练和北京教练关系还不错,两队之间也有不少人才交流、转会。

这就让人进一步联想到,一些所谓的对立文化,可能也是表演的一部分。本赛季中超北京国安作客上海申花之前,一位北京国安球迷不幸去世,北京国安给她保留了永久性座位。而在对阵上海申花前,上海球迷的表现令人暖心,一起唱《夜空中最亮的星》,还在球场上举起手机点亮点点星光,纪念这位球迷,场面动人。然而歌曲一结束,两边球迷马上进入到一个拉口号状态,口号中包含很多激烈措辞。从中你会觉得,球迷在表演对立,而不是真正互相敌视。他们只是寻求在一个限定的场合、以特定的形式去娱人娱己。问题在于,不是所有人认识到对立背后的表演成分。有的球迷如果真正陷入对立情绪,就会产生极端行为。有什么办法能控制对立情绪从表演演变为过度释放?

荣智慧:这个问题太宏大了。我们先观察现代足球球迷文化的历史流变。早期欧洲足球的仪式感很强,观众像看古典戏剧一样,着装非常隆重。像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球迷最好是以成套正装出席比赛。有研究者对当时的足球场观众席照片进行了研究。照片是随便选的,100名观众里面,90名男观众戴布鸭舌帽,8名男观众戴圆顶硬礼帽,两名女观众戴大号女士软布包。所有男观众都穿着带领外套、衬衫和打领带,7人戴着浅色围巾并把围巾掖到外套里。再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足球场照片,正装渐渐消失了。

从这种历史流变中,我们看出足球的观众在增加、影响力在扩大,直到变成一种具有一定公共氛围和公共事务色彩的大型互动场景后,对观众就没有什么衣着礼仪要求了。当足球运动发展到这个阶段,不仅仅是足球界需要培育一种正视冲突、尊重对手的理性宽容态度,而且要将这一种态度作为打造文明社会、文明城市、文明公民的内在需求之一。所以控制体育场上的情绪对立,实际上是一种有关“如何做人”的教育,这是一个很宏大的命题。

国外的球迷风格尤其文化土壤,

国内未必需要照搬

张闻:既然命题太宏大,我们缩小一下范围。冉峰,从国内球队、俱乐部的角度来说,可以用什么方式既鼓励球迷释放激情、又不让释放过程过于不理性?

罗冉峰:刚才主持人提到的北京国安球迷不幸去世的事件,国安俱乐部的处理比较典范。俱乐部用一种明确态度引导大家理解球迷文化。其中对球迷所在的固定坐席的永久封存,就是一种俱乐部对球迷支持表示回谢的方式。它最终将成为球队和球迷之间历史互动的沉淀。当然,我的意思不是说要利用悲剧事件去打造一些人文化的东西,而是说留意俱乐部怎样去做引导。我觉得也正是北京国安的尊重球迷态度,使球队出征上海时也得到了上海球迷的尊重。

所以我的意见是,俱乐部要更多地走进社区,持续在赛场以外与俱乐部的受众互动,利用其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形成对球迷的指引。我们无法将所有极端性人物从球迷群体中“消灭”,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式限制他们发挥影响力,或者对外展示我们对不文明的坚决抵制态度,例如禁止他们入场、参与官方球迷会的资格。俱乐部的态度越鲜明、示范的频率越高,球迷也越容易被潜移默化,成为热情而文明观赛者。

张闻:对立由竞争衍生而来。而我们引导健康球迷文化的时候,我们应该让竞争停留在竞技之争的层面上,让运动员光明正大地互相比试,而不是不经意地把阴谋论或者赛场外的不和谐因素介入到比赛解读中。本期节目从历史、地理、社会等因素方面,聊到球迷文化的种种面貌,这样切入是《共同体》作为一档体育产业节目的应尽责任。我想起一本关于20世纪足球历史的书,叫做《足球是圆的》,当中有一句话,大意是当我们撰写20世纪通史的时候没有加入足球的历史,这一定不是一本好的通史。同理,当我们讨论体育产业发展而不讨论体育背后的文化发展机理的话,我们的节目也不是好节目。感谢两位参与本次讨论,我们下期节目再会。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加代往事-通辽大战

加代继续上演自己的精彩人生,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江湖本是人情世故,故事来源贺集,请大家多多支持,感谢!

by:文青伴侣

南北演义(粤语)

南北朝(420年~589年)是南朝和北朝的统称。南北朝时期中国南方和北方处于分裂状态,自东晋十六国至隋朝,始于公元420年刘裕建立南朝宋,止于公元589年隋灭...

by:左髀

中原大战/蒋冯阎大战

以耳朵触摸近代史上最大规模的新军阀混战,全视角解析蒋介石与各路军阀的巅峰对决

by:信仰0822

北京嘉带的故事-通辽大战

1991年7月的一天,加代带着左帅、徐远刚、汉语、雅清、四宝子、戈登等人来到天上人间。加代戴着价值30W的大金镯子走在前面,紧随身后跟着的是手拿大哥大的徐远刚和...

by:江湖故事风云

权倾南北

【内容简介】离乱之世,人如尘埃,随风不随己。无意穿越为白袍军老卒后裔的奇葩小白领,当务之急不是如何雄心壮志、一统天下,而是如何在这个时代保全性命。这时代有杨坚、...

by:语释_有声工作室

妖植大战

男主杨绪宽三十出头,本是一家火锅店的老板,睡觉时听着(在小小的花园里面挖呀挖呀挖)的童谣睡着了,结果一觉醒来竟魂穿到了一个叫蓝星的平行世界--一所武道大学,还有...

by:猫儿Cathy

人狼大战

大群饿狼包围了西伯利亚的一个村庄,他们吃了村子里的狗,袭击妇孺,并跳进院子,试图破门而入…

by:我是鲁萍萍

三大战役秘密战.辽沈战役秘密战

几十万的解放军纵横驰骋,在东北黑土地上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围歼“国军”的战役,而与之交相辉映的是东北的一批地下工作者,也在“国军”高级将领中进行着惊心动魄的策反工作...

by:云起伏牛山

南北游记

【作者简介】余象斗(16世纪中叶-1637年后),字仰止(一说名文台,字象斗),福建建阳书林(今南平市建阳区书坊乡)人。明代著名的通俗小说家、评点家。余象斗编...

by:北方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