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苦你未必理解 作者:最爱历史

2024-01-09 00:57:3118:45 42
所属专辑:白云蓝天
声音简介
一个伟大的人物,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受难,或者两个都在受难。


苏轼给我们的印象很乐天,很豁达,那是他用有趣的灵魂去对冲身体的苦难,硬把悲情的人生活成了段子。

有比较,才知道陆游比苏轼惨得多。

陆游的身体和灵魂都很苦逼。苏轼——一个坐过牢的人,都没他苦逼。

苦逼到什么程度?

就说科举吧。陆游考了很多次,很多次都不行。总体上看,不是能力不行,是运气不行。

不是朝廷突然改变考试范围,从诗赋转向经术,就是他父亲在“不恰当”的时候去世,使得他准备了四五年无法应试。

最接近成功的一次,他考了个头名。悲催的是,秦桧的孙子也参加了那场考试,还发誓要拿头名。然后,复试的时候就没陆游什么事了。

踏上仕途后,他大半生也是被闲置的。

官做不大倒罢了,还动不动因言获罪,时不时被弹劾,经常性卷铺盖回乡下。

朝廷不给他机会上前线抗金,他就谏言让有能力的人领兵出征。结果,他的官职直接被撸掉,罪名是妄议朝政,有不臣之心。

人一黑起来,多喝两口都会丢官。52岁那年,他重新被起用没多久,就因其他官员举报他工作期间爱喝酒、态度不积极(燕饮颓放),只好回家喝个够了。

人生稍微得意的时光,陆游也不是没有,只是短暂到可以忽略。一般人的人生是起起落落,而陆游的人生是,起落落落落落落……

他最美好的职业经历,是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到南郑去做幕僚,经历了一生中唯一一次军旅生涯。

但仅仅几个月后,王炎被弄走后,陆游无奈回撤。铁马金戈化成了一首诗: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过剑门。

他的理想是做将军,做战士,生活非把他逼成了一个诗人。

从此,那些“铁马秋风大散关”的生活只有在梦中做做,在酒中找找了。

幸运的人千篇一律,不幸的人万里挑一。陆游同志,这是在说你啊。

02
“人生是一张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这句话,也是为陆游量身定制的。

但是,他为什么就这么苦逼呢?

这里面有个性的因素。性格决定命运,比如说苏轼,他的人生弹性很大,生活的拳头打在他身上,就跟打在美味的东坡肉上一样。而陆游不一样,他总体上是一个严肃认真、苦大仇深的人,难得写一下爱情诗,也是苦得很,惨兮兮的。生活给他一拳,就像打在铁上,彼此都很疼。

但也有时代的因素。每个人都是时代的镜子,你身处时代中不觉得它对你的影响有多大,但跳出来就照得一清二楚。50后一代想着法子多生娃,90后一代只想着佛系“养蛙”,这不是时代的印记是什么?

陆游所处的时代,国家存亡的紧张感,是苏轼那个年代的人无法体会的。

中原正统与偏安一隅的强烈落差,无疑会反映到每个人的心性中。只要他是一个家国观念强烈的人,肯定会感到苦痛,而且终其一生,随着国家的沉沦,这种苦痛不仅无法解脱,还会持续加剧。

我们读晚清史,心里都会憋屈难受。陆游就是在类似晚清的年代里,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有大局观的人,他倒是想豁达,问题是豁达得起来吗?不心塞至死,就算豁达了。

真的,陆游活到了85岁,超过世界最长寿国家日本目前的人均寿命。这简直是世界第九大奇迹。

他一生熬死了多少仇人,就是等不来国家的崛起。人家都说他,长命而短运。倒霉透顶。

你看他死前给儿子的诗: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都会背吧?这就是上教科书的作用啊,哪天万一真被删了,我们的孩子就无法感受800年前这位老人家的悲哀与情怀,无法构建共同的历史记忆了。

03 有些人的苦逼是没得选,有些人则是出于信念。陆游属于后者。

他明明可以选择更舒服的活法,但他不愿,更不屑。

南宋的官场,没有左派和右派,但有主战派和主和派。主战的声音大,但多数时候,主和的权势高。哪怕心里有过一丝政治投机的念头,陆游的选择或许就会不一样,仕途肯定就会完全改变。

比如,秦桧权势最炽热的时候,跟随他高喊几句“和平万岁”的口号,得到官职与升迁的机会就会大得多。陆游有一个老同事,就因为弹劾过二十多位主战派,连连升官,做到了谏议大夫。

这无疑也是一种活法,却是陆游最不屑的活法。

秦桧当年在关键时刻排挤、打击陆游,不仅仅是要为孙子秦埙争个头名状元,主要原因在于陆游喜欢发表“恢复中原”的意见。明知与权相的政见相左,仍然高声表达出来,这能有什么好果子吃呢?

陆游就是这样真实的一个人,即便他再渴望做官获得重用,实践他的匡时救国理念,他也不能背叛或出卖他的根本立场。

日常生活中,陆游的人缘很不错。这得益于他为人的宽厚。秦桧倒台后,秦家后人的日子并不好过,包括夺了陆游状元头衔的秦埙,生活一度也很潦倒。陆游有次路过南京,专门去看望秦埙,并不记恨当年仇。

但他始终有一条底线,不拿原则换权位。用现在的话说,油腻的事,不干。

宋孝宗曾问,当今诗人中,有李白这样的大咖吗?左丞相周必大说,有啊有啊,他叫陆游。

皇帝由此格外欣赏陆游的诗文,曾当面夸奖他,说爱卿笔力甚劲,非他人所及。

哪怕心里有过一丝向现实妥协的念头,陆游就会立马领会皇帝的意思——圣上虽然不喜欢北伐,但他喜欢我的才华呀。

如果你是陆游,你会怎么选择?

我要是陆游,我就是专门开个公号,只给皇帝一个人写诗,小日子也可以过得很滋润啊。我不作恶,不趁势附和皇帝,不攻击异见分子,不就行了吗?

人家陆游是怎么选择的?他嘴上虽然不说,但心里很诚实——皇帝欣赏我的诗文,我不稀罕,他要采纳我的救国主张,我才稀罕呢。

苦难与黑暗,给了他一颗强大而坚定的心。

04 然而,这么自甘苦逼的一个人,却总有人说他在装13。

从陆游在世的时候起,直至今天,在对他的评价上,一直存在两种对立的维度。

一个当然是说他是爱国诗人。钱钟书有段话说得很好,虽然他可能是在反讽陆游,但不妨用在这里:

他不但写爱国、忧国的情绪,并且声明救国、卫国的胆量和决心……爱国情绪饱和在陆游的整个生命里,洋溢在他的全部作品里。他看到一幅画马,碰见几朵鲜花,听了一声雁唳,喝几杯酒,写几行草书,都会惹起报国仇、雪国耻的心事,血液沸腾起来,而且这股热潮冲出了他的白天清醒生活的边界,还泛滥到他的梦境里去。

另一个是说他成天在诗里吹牛逼,打嘴炮,空谈爱国,只是为了博个好名声,俗称爱国贼。

随手举几个例子——

与陆游同时的宰相汤思退,政治主张跟他的名字一样,天天想着对金国让步议和。他曾经上奏说:“群臣皆以利害不切于己、大言误国以邀美名,宗社之重,岂同戏剧?” 这是在骂陆游这样的主战派。

清代史学大师赵翼讥笑陆游“十诗九灭虏,一代书生豪”,意思是陆游只能天天在诗里意淫吊打侵略者。他作过一个假设,说开禧北伐那年,陆游要是年轻十岁,肯定会上战场,然后成为“带汁诸葛亮”。

“带汁诸葛亮”讽刺那些才干自比诸葛亮,但一上战场就落泪而逃的嘴炮。赵翼认为,陆游就是这样的人。

钱钟书对赵翼的看法照单全收,说陆游整天激情澎湃,鼓吹爱国,不过是在打官腔。还说陆游爱国诗中“功名之念,胜于君国之思”,意思是爱名胜过爱国。

这样的声音当下尤其盛行,流毒之下,就连我的一些教书育人的朋友,也会这么看陆游。

05 这些人嘲笑陆游的理由很简单,用一句流行的怼人的话就能概括:你行你上啊,不行别逼逼。

好像除了打过仗的军人,其他人的爱国都是虚伪的。

我不知道陆游再世,会怎么跟这些人互怼。或许以他的性格,他根本就懒得搭理他们,有这个时间不如再写两首爱国诗呢。

宋金对立的形势下,发动北伐确实需要衡量很多现实问题:该不该打?为什么打?为什么不能打?为什么打不过?

韩侂胄开禧北伐失败,搭上了性命,连类别都成了“奸臣”。这似乎就是主和派给予主战派的教训,让你们天天喊爱国,就这下场。

陆游的悲剧更深一层,他并不想做个嘴炮党,但朝廷不给他机会上战场,逼得他只好做嘴炮党。

他的意义,就是以他的悲剧告诉时代,告诉历史——面对强敌压境,举国噤若寒蝉,举国歌舞升平,没有忧患意识,没有阳刚之气,这个国家大概没什么希望吧。

需要有人站出来,喊出来。批评也好,打鸡血也好,才能保证年轻人有血性,不在盛世幻影中沦为软蛋。

在经济文化繁盛的幻影里,在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晚上,没有陆游这样的人,不合时宜地一再提醒当权者,不加强国防,不消灭腐败,不磨砺斗志,估计南宋撑不了那么久,四五十年内就亡了。

06 在民族情绪高涨的年代,喊打喊杀是容易的,也是有利可图的,有多少人把爱国做成了一门生意。

但在求饶议和成主流的年代,你上街喊打喊杀试试看,不被打被杀算你走狗屎运。陆游那样的人,在他生活的年代,不仅不吃香,还有很大的风险。随时有被不愿醒来的人抓去一顿饱揍的危险。

他又不傻,凭什么要这么干?

以他的文笔和诗才,写一写做鬼也风流的诗句,混个闲职高官,铁定不成问题。他又不傻,凭什么不这么干?

然而,人与人最大的差距,从来不是金钱与地位的差距,而是思想境界的差距。

思想境界低的人,总是认为别人的境界跟他一样低。想来想去,都想不出陆游握有一首好牌,却打得那么苦逼的原因。最后,就连好名都成了罪状。

陆游好名,这是肯定的。他跟屈原、文天祥这些人一样,都有“青史意识”,愿意用一生砥砺名节,百折不挠,以求在历史上留个好名声。所以他最苦闷的两件事,一件就是南宋没有战斗意识,另一件就是怕后人不懂他的苦心:“此心炯炯空添泪,青史他年未必知。”

问题是,好名难道错了吗?难道要推崇好财、好色?天天膜拜首富,意淫女模,越庸俗就越对了?

一个社会还是应该在世俗的成功、庸俗的事物之外,标悬更高的标准,不然这个社会也是无望的。陆游为了青史留名,宁可一生苦逼,难道不是在践行更高的标准吗?

陆游的声音,显然跟南宋朝廷的主体思想是对立的,但他在当时没有遭到封杀,在后世却受到莫名的讥笑,这到底是谁的悲哀?

这不是陆游的悲哀,陆游并不需要去迎合那个时代的主流,尽管坚持边缘意味着要失去更多。

这是讥笑者的悲哀,悲哀到只能靠踩着陆游的肩膀,宣告自己的庸俗,从而挤进哗众取宠的主流。

历朝历代,如果没有这些世俗的讥笑者,历史的车轮照常滚滚前行。

但如果没有陆游这样甘受苦逼的牛逼人物传承支撑,我们引以为傲的文明,或许早就灭绝了。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今夜未必得逞

一部经典作品!人物刻画细腻!情节起伏吸引人。根据听众的喜好而精选,声音清晰,感染力强。感情色彩浓厚。。就是对我们的最大支持和厚爱。每天加班很辛苦,您就动动手指支...

by:读书大熊猫

读书-野史未必假

从三皇五帝到明清,为你揭开流行野史中的历史真相!本书分析了中国历史中自三代五帝到明清的22个流行野史传闻,通过情景再现、史料爬梳、逻辑推理,揭开流行野史中的历史...

by:k6xui7dd6mt3ivuxne27

世界很奇妙+你未必知道!

世界这么大、相信有很多的未解之谜吧!那么未解之谜是什么呢?世界未解之谜是人们用现有的科学技术手段,或者按照正常的思维逻辑以及推理方式无法解释的自然、天文、历史等...

by:Sean_小羊

未必(DJ铁柱版)-言瑾羽

那些深信不疑的答案真的「正确」吗单曲《未必》里,我们提出了这些困惑也试图解答这些问题未必是真未必是假世界毕竟如此奇妙

by:流行风ING

你未必知道的上古神话那些事

咱们伟大的华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作为世界仅剩的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谁还没有点底蕴深厚的神话历史?回答当然是肯定的,有,非常有,而且很深厚。厚到什么程度呢...

by:大脸怪爸爸

日本知名度最高的女作家樋口一叶的小说集,你未必知道

在日本生活的人,没有不认识樋口一叶的。毕竟她的头像被印在五千日元的纸币上,想不认识都难。在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印在纸币上的人物都是政治家或伟人,而日本的纸币上印...

by:淡旦言

教你学习口才| 是人才未必有口才,有口才必定是人才

本套图书全部根据具体内容进行相应分章且归类排列,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操作性和知识性,是青少年学习口才、曲艺和表演的最佳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收藏陈列的最佳版本。【内...

by:肆迹传音_零声

儿童教育很重要,可你未必懂儿童心理学

郑毅教授结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帮助家长了解常见儿童心理疾病,及时发现孩子心理问题,本次讲课知识讲座共开设16讲。更多关于心理问题请关注“心身合医”微信公众...

by:心身合医

好口才决定你的未来丨是人才未必有口才,有口才一定是人才!

是人才未必有口才,有口才一定是人才!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修炼说话能力,掌握口才技巧。言之有物、叙之有序、论之有理、说之有情。好口才并不是...

by:赵华皇冠

君子未必温润如玉|无限流、悬疑职场情感|精彩单播

丽金市江南集团的董事长阆苑良工生有三个儿子,他们都是女真族先人(在阴界受处罚被打到寒狱)转世投胎而来,集中居住在由阆族聚集地阆镇改名的现代城市丽金市。他们出生的...

by:圆宝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