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传习录》全译52】 答罗整庵少宰书:第二章

2024-01-28 20:18:0006:39 10.5万
声音简介

国学新知听友群开通啦! 只要加wx:guoxuenew,写上“姓名+所在城市”,就会被邀请进群,本群是专辑听众的互动平台,还会有专辑主讲人的答疑解惑,国学新知会定期推送最新的音频视频节目。



答罗整庵少宰书:第二章

    来教谓某《大学》古本之复,以人之为学但当求之于内,而程、朱格物之说不免求之于外,遂去朱子之分章,而削其所补之传。非敢然也。学岂有内外乎?《大学》古本乃孔门相传旧本耳,朱子疑其有所脱误而改正补缉之,在某则谓其本无脱误,悉从其旧而已矣。失在于过信孔子则有之,非故去朱子之分章而削其传也。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且旧本之传数千载矣,今读其文词,即明白而可通,论其工夫,又易简而可入。亦何所按据而断其此段之必在于彼,彼段之必在于此,与此之如何而缺,彼之如何而补?而遂改正补缉之,无乃重于背朱而轻于叛孔已乎? 


    来教谓:“如必以学不资于外求,但当反观内省以为务,则正心诚意四字亦何不尽之有,何必于入门之际,便困以格物一段工夫也?”诚然诚然!若语其要,则“修身”二字亦足矣,何必又言“正心”?“正心”二字亦足矣,何必又言“诚意”?“诚意”二字亦足矣,何必又言“致知”,又言“格物”?惟其工夫之详密,而要之只是一事,此所以为“精一”之学,此正不可不思者也。夫理无内外,性无内外,故学无内外。讲习讨论,未尝非内也;反观内省,未尝遗外也。夫谓学必资于外求,是以己性为有外也,是“义外”也,“用智”者也。谓反观内省为求之于内,是以己性为有内也,是有我也,自私者也。是皆不知性之无内外也。故曰:“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性之德也,合内外之道也。”此可以知格物之学矣。“格物”者,《大学》之实下手处,彻首彻尾,自始学至圣人,只此工夫而已,非但入门之际有此一段也。夫正心、诚意、致知、格物,皆所以修身。而格物者,其所用力,日可见之地。故格物者,格其心之物也,格其意之物了,格其知之物也。正心者,正其物之心也。诚意者,诚其物之意也。致知者,致其物之知也。此岂有内外彼此之分哉?理一而已。以其理之凝聚而言则谓之性,以其凝聚之主宰而言则谓之心,以其主宰之发动而言则谓之意,以其发动之明觉而言则谓之知,以其明觉之感而言则谓之物。故就物而言谓之格,就知而言谓之致,就意而言谓之诚,就心而言谓之正。正者,正此也;诚者,诚此也;致者,致此也;格者,格此也。皆所谓穷理以尽性也。天下无性外之理,无性外之物。学之不明,皆由世之儒者认理为外,认物为外,而不知义外之说,孟子盖尝辟之。乃至袭陷其内而不觉,岂非亦有似是而难明者欤?不可以不察也。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是子如义

感恩老师。就是背景音乐好大,好影响!谢谢

听友287625452

真我是不思美不思丑的,这是圣人的口气,对待心中的贼,应该狠。

Spring悦

这个主播好凶的样子

惟土土 回复 @Spring悦

同感,前面主播比较入心。

猜你喜欢
王阳明传习录

《传习录》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堪称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全书共三卷,由王阳明的学生徐爱、薛侃、陆澄、南大吉等,陆续记录下阳明论学的谈话,不断...

by:光芒WZ

传习录-王阳明

《传习录》是哲学著作,作者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理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此书记载了他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词源出自《论语》中的...

by:读书老王

王阳明《传习录》

阳明心学必读书

by:林亲民

王阳明《传习录》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by:终身学习者先锋

王阳明《传习录》

《传习录》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不但全面阐述了王阳明的思想,也体现了他辩证的授课方法,以及生动活泼、善于用譬、常带...

by:海上森林V

王阳明《传习录》

王阳明心学分享

by:陶敏浩

王阳明传习录再传习

董子竹先生逐条新解《传习录》,阳明学功过再探

by:愿愿行

传习录 王阳明

《传习录》王阳明,心学的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释道,而且善于统兵作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其学说,不仅影响了我国明清两代以至近现代,而且远播日本、朝鲜等...

by:思远读书

王阳明《传习录》

《传习录》是我国明朝著名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王阳明的代表作是其讲学答问和书信集。阳明心学,是人们在浮躁的社会中,修炼强大内心的秘密武器。

by:TS喜铭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