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我们是爱孩子本身 还是爱孩子的表现?

2022-08-19 11:04:3112:24 107
声音简介



我们是爱孩子本身,还是爱孩子的表现?

在正常的开学日过去两个多月之后,儿子今天终于开学了!我早早的起床给儿子做了他爱吃的手抓饼,冲了杯麦片,怀着一如既往嫌弃的心情把浮在杯口的泡沫用勺子撇去,递到儿子面前。早餐之后,我又陪他一起走路去了学校,真心希望孩子在回归校园的日子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

尽管儿子已经五年级了,我还是会嫌弃儿子的某些处女座龟毛和洁癖的症状了!例如:冲泡豆浆或麦片不能接受泡沫,瓶装水有异味,刷牙水不小心吞到肚子里会不会生病之类的。

也不知是儿子内心贪玩的精灵还在抵触开学这件事,还是我因为公司业务上的焦虑心理使然,这两天对儿子某些行为的接纳度越来越低,和平期好像常常持续不了一周,我就会又陷入到对儿子的各种不满当中。

今天伟叔想跟大家分享作家沙法丽·萨巴瑞在《父母的觉醒》一书中关于接纳孩子的一段让我很受启发的话,读了之后我的内心多了一丝平静以及接纳儿子的力量。这本书从心理学角度来探索、观察父母与孩子成长过程中关系的方方面面,揭示了父母与孩子关系的真相,指引我们在养育孩子的神圣旅程中,穿越情感与精神的复杂地貌;其深刻的教养之道,不仅将孩子身体、思维、心灵的培养融为一体,也让为人父母者得到充分的成长和享受。

下面让我带你一起走进今天的分享:


你是爱孩子本人,还是爱孩子的表现?我相信我们都知道这两者的差异在哪里。

而如果你真的爱孩子的本人,你又是否可以允许自己接纳孩子所有的情绪,不仅仅是正面的,更多是负面的,包容孩子去体验他的所有经历,让孩子能彻底拥抱每个经验,不被我们所左右或控制?

一个在童年时期否定自己负面情绪的父母,将无法忍受孩子的负面情绪,他们的孩子会处于必须一直保持积极情绪的压力之下,而这样的代价就是牺牲他们的一部分真实自我。

换句话说,这些父母没有办法认可孩子的存在感,无法向孩子传达一个讯息:他们有权保有任何感受,不需我们的同意或反对。

为人父母,不要把精力放在否认、塑造或改变孩子的感受上,而是要让孩子知道,不仅他们的声音被听见了,我们也注意到了他们话里的真正意思。

而要做到可以去同理孩子的真实感受,我们就必须愿意暂时放下自己的感受,让自己能与孩子的感受共鸣。这可能很难做到,如果孩子正在经历某种煎熬的情绪化时刻,尤其是嫉妒、暴怒、内疚或怨恨等等黑暗情绪,更是父母难以消化的。


他们有权,保有任何的感受,不需我们的同意或反对。

有一天,我接女儿放学回家的路上,她要求去公园玩,我说不行,然后她又问我可不可以去图书馆,我又说不行。最后,她问我是不是可以去找其他小朋友玩,我再次给了她否定的回答。每一次我都跟她解释原因:我要准备晚餐,爹地快回来了,我们还有好多事要做……她不高兴地嘟着嘴巴,然后开始闹脾气:「你是坏妈咪,每次都不让我做我想做的事。我讨厌今天,烂透了。」

那一刻,我没有静静地当个观照者,包容孩子的感受,反而介入了我的感受。我先斥责她「自私」,然后又说她的行为「任性」,接着又想对她说要「心存感谢」一类的事。正当我准备说教时,心里突然生起一股愧疚感,我越是斥责她,就越感内疚,然后就越想要让孩子也觉得内疚。

当我终于清醒过来时,我问自己:「她的话为什么让我觉得受到威胁?我是否太过执着于要她心怀感谢,以至于剥夺了孩子真实的失望感觉?我本来可以在她冷静下来后教给她这些很棒的课题,但是我没给她机会冷静下来,反而选择让她觉得内疚,以减轻她叫我『坏妈咪』时被激起的无力感。」

我们惯常的做法就是在孩子被强烈情绪掌控时斥责他们,希望我们的介入,能让孩子的负面情绪神奇消失,我们就不必处理他们那原始的,甚至丑陋的一面,我们会劝告孩子「不能生气」、「不应该嫉妒」,或者「打起精神」、「不要沮丧」……

透过这些话语,我们希望孩子能将黑暗情绪驱赶到心里的隐蔽角落。但结果却是,孩子长大后不再跟自己的情绪连结,他们会活在否认中。这些深埋的情绪会在青春期或多年之后,因为某个事件或某段关系而复活,届时我们那已经成年的孩子会发现自己不堪负荷这样的情绪,因为他们欠缺安然度过这些情绪的能力。

缺乏同理心,无法包容孩子的所有情绪,等于是教导孩子在生活中畏惧及躲避这些情绪。


培养孩子安然度过负面情绪的能力,而不是帮助他们驱赶情绪。

举例来说,我第一次带女儿去水上乐园,她看见有些游乐设施的坡道很陡后说:「我会怕。」我注意到自己的第一个反应是想着扫除她的恐惧:「别傻了,你没看见有那么多小朋友都在玩吗?」然后向她保证:「不会发生什么事的,因为我会跟你在一起。」我也听见好多父母都是这样告诉孩子的:「别怕,没什么好怕的。」

经过反思后,我克制了这样的反应,我很清楚,孩子不会因为我告诉她不要怕就真的勇敢起来。于是我告诉她:「当然你会觉得害怕,我也会。事实上,我怕死了,但重点就在这里,即便怕得发抖也要去冒险。」她懂了。于是我们两人都去排队等着玩,然后对自己说:「我好怕呀!我好怕呀!」我们不畏惧害怕的感觉,反而对这样的感觉兴致勃勃。我们滑下坡道,平安地从另一头出来,我也成功向孩子说明纵使害怕也要勇于冒险的重要性。

当然,我们必须教导孩子不要害怕、不要生气,或者不要悲伤,但是为什么孩子不该害怕,不该悲伤,不该真实地表达出他们的感受呢?为什么我们会要求孩子忽视自己的感受?驱赶情绪不是帮助孩子最好的方法,反而是培养孩子安然度过这些情绪的能力,才能真正帮到孩子。

在亲子一起体验的经历里,无论多么平凡无奇,我们都要鼓励孩子坦白地为自己真正的感觉发声,例如「我很难过,我的朋友不能来」、「我怕黑」,或是「这里很吵」等等。

这样,孩子才能学会安住于生命本身。他们会欣赏他们自己,表达每一个真实的感受。这一切都从父母包容孩子去体验他的所有经历,愿意接纳孩子的每个情绪开始的。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1811975dsuu

优秀优秀

猜你喜欢
(漫综)我们只是爱你

她淡漠疏离,连死亡都没让她动容穿越一个又一个异世,她仍旧不想在乎可他们却苦苦纠缠,只为在她冷漠的心里留下一点位置她不懂,为何这些强大倨傲的人一个个都只求呆...

by:天傲_1K

本想给你的是爱情

爱之初,我们都在期盼甜蜜的剧情,用心去祈祷与祝福这一段感情;分开时,我们都在唏嘘曾经的回忆,或悔恨或可惜这一路共同的风景。当所有繁华落尽,归于沉寂之后,你是否还...

by:华语音乐

请相信,我们本就是爱与慈悲的主体,本就是最高的能量

我们本就是爱的主体,带大家从生活中找回爱,找到真正喜悦的自己,找回本心,大道至简,从小时候我们的快乐,温情,到现在人的冷漠,自私,还有琳琅满目的欲望,我们已经迷...

by:范凡凡大愿大同

会痛的不是爱

《会痛的不是爱》灵性成长长途中的路标,陪你度过366天,一路上有366个路标(包含闰年的情形),当不开心的时候,坦诚相告,但要选择爱,当你选择爱,就是选择了天堂...

by:Vision_Home

你是爱!你是美!

她带着爱与美~~伴你自我剖析、挖掘优势,激发潜能自信笃定、穿越蜕变、尽情绽放凝聚10万字的一本书琳宁倾情录制的153首音频300余首高频背景音乐伴你开启美好的每...

by:琳宁美好空间

大约是爱

作者:李李翔声音:田田微信公众号:一粒微尘里(ID:tiantianxiaowor)

by:微雨微熹

会痛的不是爱

会痛的不是爱?那会痛的究竟是什么?作者:{美}恰克·斯佩扎诺博士ChuckSpezzano,Ph.D绘图:{美}艾莉森·杰伊AlisonJay翻译:台湾孙...

by:Juliac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