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新世界》(二读)

6851
第二次录,又有些新的理解,感觉借用马斯洛理论比较容易说清个人观点: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提出,其基本内容是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美丽新世界》构想的乌托邦,几乎完美的满足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 但在社交需求之后,戛然而止。
为了前三层需求的满足达到极致,“新世界”体系化的放弃了个体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甚至以之为禁地,任何人不可越雷池一步,此为新世界的“文明”。
“新世界”在精神上灌输给人们的信条是:没有哪个人是真正重要的。在生理发育上,对每个人的发展潜力甚至生理需求进行全方位的设计规划和抑制。在人口结构上,致力于“生产制造”大量千人一面的多生子,贯彻等级分明的种姓制度。
以上种种,配合没有生理副作用的致幻药物“唆麻”,编织成了一张绵密的网,把人们牢牢困在充斥着物质刺激和生理刺激的感官世界中。
然而,自我的需求在那里,遮挡并不能使其消失,在如此严防死守之下仍可能有“漏网之鱼”,当有极个别个体出现自我意识的觉醒时,为了避免觉醒的“传染”,体制也会尽可能温和的将其放逐到美丽新世界之外。
作者也在书中道出了“新世界”的苦衷和成因:“九年战争”,一场几乎使人类自毁的战争,让残存的人们在生存层面的安全感丧失殆尽。
一个体验过生存安全感缺失的人,会倾向牺牲甚至过度牺牲更高层次的需求,以保证更基本的生存安全感。 当社会体系都是由经历过安全感严重缺失的人组成时,体制化的,过度补偿安全感的社会行为便顺理成章了。
一切,皆有可能。
选项,就在每个人自己手中。。。
声音59评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