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锦春 246 颍川事

2022-08-06 06:30:02大玉儿读书09:37 9653
声音简介

颍川的颍川人文

据《史记》记载“颍川、南阳,夏人之居也。夏人政尚忠朴,犹有先王之遗风。颍川敦愿”搜做。《汉书》也写到“颍川、南阳,本夏禹之国。夏人上忠,其敝鄙朴……颍川,韩都(即指禹州曾经为韩国都城)。士有申子、韩非,刻害余烈,高仕宦,好文法,民以贪遴争讼生分为失”。如西汉名臣晁错“学申、商刑名于轵张恢生所,……错为人峭直刻深”。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法家代表申不害、韩非不仅重法治,还重术治,有浓厚的权谋思想。也正是因为颍川地区的民俗较异,难于治理,先后有几任太守采用不同的方式来改变其民俗。赵广汉看到“颍川豪杰大姓相与为婚姻,吏俗朋党”的局面,“厉使其中可用者受记,出有案问,既得罪名,行法罚之”,“又故漏泄其语,令相怨咎。又教吏为缿筩,及得投书,削其主名,而托以茄漏贺为豪桀大姓子弟所言”,使“得强宗大族家家结为仇雠,奸党散落,风俗大改,吏民相告讦,盗贼以故不发,发又辄得”。可以看出西汉宣帝时赵广汉采用诛其首恶、分化瓦解的手段来治理。 而韩延寿和黄霸的方法则不同“,先是,赵广汉为太守,患其俗多朋党,……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延寿欲更改之,……乃历召郡中长老为乡里所信向者数十人,设酒具食,亲与相对,接以礼意,人人问以谣俗,民所疾苦,为陈和睦亲爱、销除怨咎之路。长老皆以为便,可施行,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在这里,两人传记的内容互相矛盾,可以看出赵广汉并没有把颍川治理好,反而导“致民多怨仇”。韩延寿和继任的黄霸只好采用“柔”的方式,用安抚教化的方式来稳定颍川的统治。但这种稳定是表面性的,并没有改变颍川士人“申、韩遗风“”、好争讼分异“”、俗多朋党”等地域文化特征。东汉时,颍阳人王霸“,世好文法”。阳翟人郭躬“,家世衣冠,父弘,习《小杜律》。躬少传父业,讲授徒众常数百人。郭氏自弘后,数世皆传法律”。长社人钟皓“,世善刑律,教授门徒千余人”。“韩融少能辩理而不为章句学”。陈寔授徒“,颍川荀慈明、贾伟节、李元礼、韩元长皆就陈君学”。郭嘉“自弱冠匿名迹,密交结英隽”。可见颍川原有的“高仕宦,好文法,喜争讼,多朋党”剽悍之风终西颤派汉一世无太大改变,此风延至东汉就自然成为颍川多智谋之士。

临颍为什么叫颍川?

临颍地处中原腹地,战国秦时属“颍川郡”,西汉初年置县,因濒临颍水而得名。 颍水出颍川阳城县西北少室山,秦始皇十七年,灭韩,以其地为颍川郡,盖因水以著称者也。汉高帝二年,以为韩国。王莽之左队也。《山海经》曰:颍水出少室山。《地理志》曰:出阳城县阳乾山,今颍水有三源奇发,右水出阳乾山之颍谷。《春秋》颍考叔为其封人。

颍川有哪些名人?

颍川的名人: 郭嘉、荀彧、荀文若、荀攸、陈群、徐庶、淳于琼、钟会、钟繇。 颍川简介 颍川 ,郡名,秦王嬴政17年(公元前230年)置。以颍水得名,治所在阳翟(今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辖境相当今河南登封市、宝丰以东,尉氏、郾城以西,新密市以南,叶县、舞阳以北地。其后治所屡有迁移,辖境渐小,最大时管辖至今驻马店地区。隋初废,大业及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许州为颍川郡。西汉置有工宫,东汉中平初波才领导的黄巾军在此起义。主体部分即今天的河南省禹州市境内。 颍川郡是大禹的故乡,翻开华夏历史第一页,我们还会发现, 颍川概述 ①原始社会末期,大禹在今安徽蚌埠西郊的涂山和今浙江的会稽与夷夏诸部落首领会盟。这次会盟,历史上称为“涂山之盟”,通常被学者看做是夏王朝的开始。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位,在首都阳翟钧台举行盛大的宴会来招待众多的氏族部落首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正式确立。 ②阳翟,即是今天的河南禹州。此后,中国开始出现较完整的行政区划和赋税条律,国家的基本框架也大致形成。这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化,都是在禹州进行的。这使得禹州在上古时期,就已经成为黄河流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后来,禹州又成为秦朝36郡之一——颍川郡的郡邑。据史载,那时的颍川已相当繁华,辖“17城,户2634****,口1436****”,堪称全国最大、最富有的城市。 ③《史记》载:“中宗孝宣皇帝下神爵四年(公元前58年)春,二月,以凤皇、甘露降集京师,赦天下。颍川太守黄霸在郡前后8年,政事愈治;是时凤皇、神爵数集郡国,颍川尤多。”传说中的稀世宝物“凤皇”、“神爵”,能在颍川大量出现,或许正是因为那里的繁华和富有吧。特殊的历史背景与悠久的文化熏陶,自然而然地使这片土地成为孕育出无数优秀儿女的沃土。这里形成了陈、赖、韩等姓氏,也走出了少典、许由、大禹、夏启、太康、仲康、少康、吕不韦、张良、晁错、郭嘉、徐庶、司马徽、吴道子等名垂华夏历史的人物…… ④颍河上游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而禹州自古称华夏第一都,大禹治水的故事在禹州广为传颂,禹州也因大禹治水、禹让位于启而得名,北京中华世纪坛铜柱历史纪年即禹州为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建都京城之地。至今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夏商周断代工程重要成果--禹州瓦店遗址作为禹州是夏朝都城的见证。自夏始,经商、西周、春秋战国,曾三次为夏韩古都;秦以降,至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历时2000多年,均为京畿重地或一方一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秦汉为颍川郡。颍川郡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的首都所在地。

临颍黄龙学校和颍川学校哪个好?

这两个学校相比,我觉得黄龙学校的实力可能会稍微强一点,它在于它的一个师资力量,还有文化软实力方面

临颍尚书房能在颍川上学吗

可以,居源尚书房位于颍昌路与京广路交叉口,交通便利。房产项目是由临颍县房投公司开发。东西两边都是颍川学校校区,南邻桂湖五彩森林公园,生活宜居程度高,教育上学极为方便

颍川书院出的三国名人

答:了尘你是看了小说实际上没听说过,就只有诸葛、庞统、还徐庶、崔州平、老孟、石广元,还有几个老头,而颍川书院就有名多了颍川书院,在历史上特别是三国时期是最著名的书院.

临颍颍川社区包括几个小区

15个社区。原属城关镇。1999年12月,撤销城关镇,分设颍川、夏都、钧台、韩城4个街道。截至2020年6月,颍川街道下辖15个社区。

颍川陈姓为何被称为颍川世家?

陈姓叫颖川世家的原因是因为天下陈姓源出于颍川河南禹州。东汉时,陈实系胡公满之43世孙,为太丘长,人称陈太丘。唐代中,环公临海令带着伯琪等六个儿子避难于泉州仙游今天莆田市仙游县,其第五子伯瑄满公之70世孙,勤奋好学,文采出众。当时因南康有一位署官食禄的马聪与他友善。在造访马府时,两人结伴游览了庐山。 颍川陈氏的由来 陈姓出自于妫姓,是虞舜的后裔。得姓始祖是陈胡公。在周武王灭商后,找到了当时的舜帝后代妫满,把自己的大女儿嫁给了他,并封他在陈,建立了陈国。他选贤任能,励精图治,扬善惩恶,使陈国强盛了许多年。妫满死后谥号为胡公。他的后代子孙就以国为姓,并尊陈胡公为陈姓的得姓始祖。

颍川堂的五姓的来历?

颍川堂的代表姓氏主要有陈氏、赖氏、钟氏、邬氏、田氏等。 1,陈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妫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陈胡公为陈姓的得姓始祖。 2,赖姓出自姜姓。赖姓是一个中文姓氏,在《百家姓》排名第98位,约占全国总人口0.18%,约250万人。 3,钟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中国姓氏群体,尊钟烈为得姓始祖。钟姓源出有四:源于姬姓,属以邑为氏;源于嬴姓,属于以国名为氏;出自少数民族汉化改姓。 4,邬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汉族姓氏,源自妘姓或出自姬姓或祁姓,妘求言、邬臧、司马弥牟为得姓始祖。邬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78位。当代邬姓人口约有52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4%左右(排名第194位)。 5,田氏出自妫氏,舜帝之后陈国公族妫完(田完)奔齐后遂以田为氏。田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51%以上,中心地区这一比例可达1.6%以上,这部分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40.5%,居住了大约71%的田姓人群。

颍川四大氏族分别是?

颍川四大氏族指颍阴县的荀氏、许县的陈氏、长社县的钟氏、舞阳县的韩氏。 荀氏的代表人物有:荀子、荀淑、荀彧、荀攸;陈氏的代表人物有:陈寔、陈群、陈泰等;钟氏的代表人物有:钟皓、钟繇、钟会;韩式的代表人物有:韩韶、韩馥。 颍川陈氏,是以颍川郡为郡望的名门望族。起源于颍川郡(今河南许昌市禹州市)。家族成员史实见载于《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及《世说新语》《陈书》等书,其中陈寔、陈纪、陈群、陈泰并在《后汉书》《三国志》中列有专传。 颍川陈氏作为当时的高门望族,在谱学兴盛的时代背景下,也撰有《陈氏谱》一部,可说是陈氏最早的私家谱录。 颍川概述 据说在原始社会末期,大禹在今安徽蚌埠西郊的涂山和今浙江的会稽与夷夏诸部落首领会盟。这次会盟,历史上称为“涂山之盟”,通常被学者看做是夏王朝的开始。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位,在首都阳翟钧台举行盛大的宴会来招待众多的氏族部落首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正式确立。 阳翟,即是如今的河南禹州。此后,中国开始出现较完整的行政区划和赋税条律,国家的基本框架也大致形成。这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化,都是在禹州进行的。 这使得禹州在上古时期,就已经成为黄河流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后来,禹州又成为秦朝36郡之一——颍川郡的郡邑。据史载,那时的颍川已相当繁华,堪称全国最大、最富有的城市。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