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述评•第七章•第二节•四、历代茶政沿革(1)唐宋

2022-02-14 11:41:45木子茶舍30:37 46
声音简介

茯茶的历史沿革

前世篇: 秦代郑国渠的修筑,为茯茶的产生奠定了一定的自然环境基础;(农业漫灌带来的地表空气湿度,正好适合金花菌的繁衍。) 汉代张骞初始西域,打通了丝绸之路,从此长安城北的泾河北岸称为也丝路贸易的物资集散地,大量茶叶在泾阳囤积,这为茯茶的出现奠定了一定基础。 起源篇: 公元1068年,北宋神宗熙宁年间,一泾阳茶商在运输茶叶过程中,茶包不慎落水受潮,随后长出”金花“状物质,以为霉变,但闻之更香,品之味道也更醇厚,颇受边民喜爱,泾阳茶商随即根据霉变过程摸索出制作“发花”茶叶的工艺。这便是茯茶最早的起源记载。 公元1368年,明洪武初年,朝廷为方便茶马贸易上的税收,随将用于茶马贸易的茶叶进行官方统治,泾阳砖茶从此被命名为”泾阳茯砖茶“,简称”泾阳茯茶“。同时,官方还规定了每块茯砖茶必须是六斤四两的规格标准; 改良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关心边区人民的健康,向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派遣医疗队伍。医疗队发现,边民常饮用的茯砖茶中,有时会因杂菌超标,引发腹泻和其他疾病。泾阳县政府非常重视,并于1951年11月,派专员带领两名制茶工前往北京,找到刚刚成立的国家菌种保护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前身),寻求帮助和解决问题。时任国家菌种保护委员会负责人的方心芳教授(后为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带领其助理,经过半年多的研究,发现茯茶中的优势菌群,即是一种灰绿曲霉属的微生物。随后,方心芳院士沿用“金花”二字,将该菌种命名为“金花菌”。方心芳院士通过半年的研究,确定了茯砖茶中常见菌种的类别和生长特性,明确给出了控制和抑制主要杂菌(青霉菌和黑霉菌)生长,使“金花菌”成为优势菌群的基本条件,即:环境温度25℃~30℃;环境相对湿度70%~80%,茶叶含水率15%~30%等。芳心方院士是中国研究茯茶的第一位科学家。这段历史,在中国科学院出版的《方心芳传》的第108页,有名确的描述。 南迁篇 基于方心芳院士对茯茶发花原理的揭秘以及生产工艺的改良,使得”泾阳茯茶三不离“的历史被终结。由于当时泾阳茯砖茶的原料大多来自湖南、湖北等南方茶产区,存在原材料二次运输的成本问题,1958年在中央政府”多快好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政策指导下,泾阳茶厂计划性关停,茯茶加工产业的重点,逐渐转移至湖南安化。至此,陕西泾阳的茯茶加工产业,暂时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复兴篇 1990年: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齐祖同教授,湖南省农业大学温琼英教授,共同提出将“金花菌”改名“冠突散囊菌”,以符合国际通用命名规则。 1990年:该年以后,以湖南农林大学刘仲华教授为代表的,国内一大批研究人员,开始研究茯茶及金花菌的功能成分。 2015年:泾阳县,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茯茶之源”。 2016年:11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公布了冠突散囊菌为“新资源食品”的预审公告。 2019年:湖南农林大学刘仲华教授,研究黑茶及茯茶功能成分的领军人物,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茶陵县的历史沿革

西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茶陵置县。 西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始置县,属长沙国。 隋开皇九年(589年)并入湘潭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置茶陵县,贞观九年(635年)废,圣历元年(698年)复置。 五代为楚潭州长沙府茶陵县地。 北宋为衡州茶陵县。南宋绍兴九年(1139年)升县为军。嘉定四年(1211年)划出康乐、霞阳、常平三乡设置酃县,属茶陵军。 元为天临路醴陵州、攸州和湘潭州地,以及衡州路酃县。元世祖十九年(1282年)升县为州。 明属长沙府,明洪武五年(1372年)改州为县,成化十八年(1482年)又升县为州。 民国二年(1913年)改州为县,属湘江道。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为第二行政督察区茶陵县。 1994年,酃县更名为炎陵县。

六堡茶的历史沿革

六堡茶在工艺制作历史上,从六堡茶乡开始有零散茶树种植到唐宋为肇始阶段;唐宋始至明清时期为六堡茶的初级生产阶段,明清时期到1937年,是六堡茶的鼎盛发展时期。

六堡茶的历史沿革

六堡茶在清代嘉庆年间,以特殊的槟榔香味而被列为全国名茶之一,享誉海内外。

茶陵县的历史沿革

西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茶陵置县。 西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始置县,属长沙国。 隋开皇九年(589年)并入湘潭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置茶陵县,贞观九年(635年)废,圣历元年(698年)复置。 五代为楚潭州长沙府茶陵县地。 北宋为衡州茶陵县。南宋绍兴九年(1139年)升县为军。嘉定四年(1211年)划出康乐、霞阳、常平三乡设置酃县,属茶陵军。 元为天临路醴陵州、攸州和湘潭州地,以及衡州路酃县。元世祖十九年(1282年)升县为州。 明属长沙府,明洪武五年(1372年)改州为县,成化十八年(1482年)又升县为州。 民国二年(1913年)改州为县,属湘江道。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为第二行政督察区茶陵县。 1994年,酃县更名为炎陵县。

宋茶茶的电视剧作品

《李卫辞官》 《绝对现场》 《红蜘蛛》 《女人、洋孩儿、东北虎》饰演 夏家的二女儿 《春露》 饰演 女二号 《爱在威虎山》饰演 春露 《家在洹上》 饰演 薛凤春 《拯救》 饰演 夏天月 《密战》 饰演 方瑶 《阳新鞋匠》饰演 明鸣 《生死对峙》 饰演 路梅 《警察世家》 饰演 郭蓓蓓 《荣宝斋》 饰演:陈璧君

陆羽《茶经》记述茶叶之史实的是()一章。

参考答案:A

描述古代茶馆的句字或文章

  下面的资料里,一堆的古文摘选,自己看吧~   1、茶馆的萌芽   茶馆茶馆最早的雏形是茶摊,中国最早的茶摊出现于晋代,据《广陵耆老传》中记载:“晋元帝时有老姥,每日独提一器茗,往市鬻之,市人竞买。”也就是说,当时已有人将茶水作为商品到集市进行买卖了。不过这还属于流动摊贩,不能称为“茶馆”。此时茶摊所起的作用仅仅是为人解渴而已。   2、茶馆的兴起   唐玄宗开元年间,出现了茶馆的雏形。唐玄宗天宝末年进士封演在其《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载:“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夹,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这种在乡镇、集市、道边“煎茶卖之”的“店铺”,当是茶馆的雏形。《旧唐书王涯传》记:“太和九年五月涯等仓惶步出,至永昌里茶肆,为禁兵所擒”,则唐文宗太和年间已有正式的茶馆。大唐中期国家政治稳定,社会经济空前繁荣,加之陆羽《茶经》的问世,使得“天下益知饮茶矣”,因而茶馆不仅在产茶的江南地区迅速普及,也流传到了北方城市。此时,茶馆除予人解渴外,还兼有予人休息,供人进食的功能。   3、茶馆的兴盛   至宋代,便进入了中国茶馆的兴盛时期。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繁盛的市井景象,再现了万商云集、百业兴旺的情形,其中亦有很多的茶馆。而孟元老的《东京华梦录》中的记载则更让人感受到当时茶肆的兴盛“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晚即散,谓之鬼市子……归曹门街,北山于茶坊内,有仙洞、仙桥,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值得一提的是南宋时的杭州,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南一隅,定都临安(即今杭州),统治阶级的骄奢、享乐、安逸的生活使杭州这个产茶地的茶馆业更加兴旺发达起来,当时的杭州不仅“处处有茶坊”,且“今之茶肆,刻花架,安顿奇松异桧等物于其上,装饰店面,敲打响盏歌卖。”《都城纪胜》中记载“大茶坊张挂名人书画……多有都人子弟占此会聚,习学乐器或唱叫之类,谓之挂牌儿。”宋时茶馆具有很多特殊的功能,如供人们喝茶聊天、品尝小吃、谈生意、做买卖,进行各种演艺活动、行业聚会等。   4、茶馆的普及   到明清之时,品茗之风更盛。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市民阶层不断扩大,民丰物富造成了市民们对各种娱乐生活的需求,而作为一种集休闲、饮食、娱乐、交易等功能为一体的多功能大众活动场所,茶馆成了人们的首选,因此,茶馆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形式愈益多样,茶馆功能也愈加丰富。   5、茶馆的衰微   近现代,中国经历了战争,贫困和一些非常时期,茶馆也就一度衰微。   6、茶馆的复兴   近二三十年来,中国的经济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直接导致了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茶馆作为文化生活的一种形式也悄然回复,茶馆已成为人们业余生活的重要选择之一。   7、茶馆的衍变   (1)书茶馆书茶馆,即设书场的茶馆。清末民初,北京出现了以短评书为主的茶馆。这种茶馆,上午卖清茶,下午和晚上请艺人临场说评书,行话为“白天”、“灯晚儿”。茶客边听书,边饮茶,倒也优哉游哉,乐乐陶陶。老北京的茶馆遍及京城内外,各种茶馆又有不同的形式与功用。这里,重点从文化,社会功用角度介绍几种。老乡京有许多书茶馆,在这种茶馆里,饮茶只是媒介,听评书是主要内容。书茶馆,直接把茶与文学相联系,给人以历史知识,又达到消闲、娱乐的目的,老少皆宜。

平远县的政区沿革

平远县治始设于明朝嘉靖四十一年 (1562)。当时以广东程乡县的豪居都 (今仁居镇)缺桥为中心,并析福建的武平、上杭,江西的安远,广东惠州府的兴宁四县边地,以原设在豪居都林子管通判府馆址为基础,源扮樱扩大筑城,罢馆置县。因其界于武平、安远之间,故名平远。初隶江西赣州府。 明嘉靖四十三年 (1564),调整县域,归还闽赣两省武平、上杭,安远三县原析之地,增析程乡的义化、长田、石窟三都及兴宁原析之大信一里,仍组成平远县,改隶广东潮州府,县治仍设在豪居都。 明崇帧七年(1634),析平远的石窟一图、二图,及程乡雹丛(今梅州市梅县区)部分地域,增置镇平县(即今蕉岭)。 清雍正十一年 (1733),程乡县(今梅州市梅县区)升格为嘉应州(今梅州),平远改隶嘉应州,与程乡、兴宁、长乐,镇平4县并称嘉应五属。 民国成立后,废除原有建制,省县之间另设道。民国3年 (1914),设潮循道,平远为下属之一县。民国9年(1920),裁道,平远直属于省。

宋代最有代表性的茶文化活动是?

茶会,茶宴。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