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礼仪

2021-02-22 23:00:25恩琦啦07:30 14
声音简介

民俗礼仪:擂茶

  擂茶,据说最初始于安化。后向北经桃江、益阳或向南经新化等地传播到湘中北地区。如今在益阳城乡及洞庭湖区普遍流行,成为城镇和山乡人民款待来客的必备佳饮。成了当地的特色饮料,远近闻名,已经批量出口到国外,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   关于擂茶,还有一些广为流传的故事呢!   相传很久以前,夏日炎炎,久旱无雨,水田开裂,树枝干枯,黄土成铁,河道断流。安化、桃江一带的农民不但受到饥饿的威胁,就连水都难于喝上。一时瘟疫流行,大多数人都受到疾病的折磨。由于天天日照,连续高温,许多人浑身长满疱疮,最后溃烂不治而死。一时出现了四处随时死人,万户萧疏,田地荒芜的悲惨景象。   一日,烈日当空,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汉,身穿灰色长袍,肩挎蓝色布包,手拄油茶木杖,步履跚跚地路过那里,他正打算到溪边的茶亭里歇歇脚。走近茶亭,他看到地上躺着一位中年男子,双目紧闭,面黄肌瘦,仅穿短裤,浑身上下长满了疱疮,而且脓流不止,苍蝇横飞,臭不可闻。   一老妇人坐在地上,捶胸顿足,失声大哭,悲惨之状难于言表。银须老汉上前向老妇人打探原因。得知那老妇人全家六口人,由于疱疮疾病不治,已经死去四人。现在只剩下小儿子也已奄奄一息了,好不悲惨啊!   老汉得知此事,深感同情,立刻揭开他那蓝色布包,取出一个小小的瓦钵子来。又从包袱内随便抓了一些东西放入钵内,拿起他身边那根拐杖,倒转过来用衣角揩了几下,拐杖在钵内擂磨起来。叫那老妇人取来山涧凉水,渗入钵中,钵中之水立刻由黄变白。   而后,银须老汉口中念念有词,将钵中之水一半洒遍病人周身,一半灌入病人口中。一碗水下肚,病人开始哼声,两碗下肚,病人紧闭的双眼微微睁开了,三碗水罐完时,病人完全醒了过来,而且浑身的疼痛也感到轻了许多。   老妇人见儿子已起死回生,高兴得不得了。连忙转过身去,对着那老汉爬地磕了几个响头。待她起来时,才发现那老汉不见了。只见一朵白云从山间向西边飘去,老汉的拐杖、瓦钵和布包留了下来。   老妇人拆开包袱一看,里面只有几包芝麻、花生、绿豆和茶叶。拐杖上面刻着“太白金星”四字。老妇人如梦初醒,才知道是天上的神仙下凡拯救黎民百姓来了。于是她又对着西方连磕三个响头。   此时,他的儿子病情好转多了,娘儿俩模仿着那位老神仙的做法,连续治好了不少患疱疮的乡亲。   此后,每逢盛夏来临,这一带的村民们都用芝麻、花生、绿豆、生姜和茶叶等擂成浆糊状,再用山涧水或井水冲泡喝下,自此再也没有人长疱疮了。   现在,益阳城郊的人们,特别是在安化、桃江一带,不论寒暑,一年四季都可以打擂茶喝。特别是家里来了客人,或遇到红白喜事,更是少不了打擂茶招待客人。本地人不论节假日,就是平时,家家户户,男女老幼几乎都已养成了打擂茶、喝擂茶的习惯。   擂茶的另一个故事:   相传三国时,刘备带兵打仗路过桃江,由于水土不服,军中将士多染疾病。刘备派人四处寻医问药。后有一老妪献出一祖传秘方--“三生汤”。蜀兵喝后病情很快好转,刘备感激不尽,老妪因此得到一匹马的重赏。   所谓的“三生汤”,即把生米、生姜、生茶叶碾碎,如法炮制而成饮料。后来人们在制作三生汤时,加进芝麻、花生、黄豆、绿豆和白砂糖或少量的盐等,一起碾成浆糊状,渗入白开水,就变成了今日的擂茶。   制作擂茶的过程俗称“打擂茶”。不同季节不同的人所喜欢喝的擂茶又不尽相同。一般而言,秋冬多喝热的,春夏则喝凉的;有些人喜欢喝咸的,有些人喜欢喝甜的。还有人酸甜咸三味俱全才肯喝呢!   擂茶的做法:先将大米、黄豆、绿豆、芝麻、花生等原料炒熟,并按一定的比例调配好,加水泡胀,盛入陶制的擂钵中。用一根质地坚硬、无毒副作用的擂茶棒(常用茶子树杆做成)把原料擂成“擂茶脚子”,然后加入少许冷开水化开。喝热的就加冲开水,喝凉的就加入凉开水。喜欢咸的就加入少量盐,喝甜的就加入一些白砂糖,喜欢酸的就加入少量酸萝卜干。此外,有时还加入一些配料,如“饭(阴)米子”或者“神仙米”之类。   这样制作出来的擂茶,香、甜、脆、辣兼有,色香味俱全,别有风味。喝完擂茶,你会顿感心情舒畅,神智清爽,精神焕发。据医药专家考证,常喝擂茶,可祛热、解毒、驱邪、补气、润肺、尽痰、养颜护肤等药用功能,对人体健康有很大补益。   难怪人们说:“桃花江是美人窝,桃花千万朵,比不上美人多!”住桃花江边的姑娘们,从小不仅养成了喝用山泉水制作出来的擂茶的习惯,还学会了打擂茶呢!她们当然要比其它地方的姑娘们娇美可爱多了呵!

中国传统婚礼和西方婚礼在风俗和礼仪上的区别?

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要100个关于礼仪习俗成语的意思?

相关词示例如下: 礼仪之邦、五体投地、泣血稽颡 心到神知、识礼知书、必也正名 通书达礼、矩步方行、通文达礼 赐茅授土、屈尊就卑、轻薄无礼

习俗礼仪的新加坡

新加坡总人口华人占76.9%。华裔多信奉佛教,马来语为国语,英语,华语为官方语言。 新加坡人十分讲究礼貌礼节,服务质量很高。新加坡华裔在礼仪方面和我国相似,而且还保留了中国古代传统,比如两人见面时,相互作揖。通常的见面礼节是鞠躬、握手肢困谨。印度血统人仍保持印度的礼节和习俗,妇女额头上点着檀香红点。历基男人扎白色腰带,见面时合十致意。马来血统、巴基斯坦血统的人按伊斯兰教的礼节行事。 华裔新加坡人信奉佛教,而且很虔诚。他们喜欢在室内诵经,诵经的时候不可以被打扰。 在新加坡随地吐痰、扔弃物都要受到法律制裁尺手。

开工动工前的民间习俗有哪些仪式

放鞭炮,请财神

民间风俗磕头礼节!

磕头礼属于陈旧风俗, 不能代表孝顺,现在已经发展到只给死人磕头了,磕头礼早晚会被历史发展所唾弃。

怀庆民俗(人生礼仪)之——给孩子起名

给孩子起名 名字,对于每个人来说就是区别与他人不同的代号,而这个代号将伴随着人的一生。 所以人生下来,父母都要给孩子取名字,一般上还会取两个名字,一个小名,一个大名。小名,即乳名或奶名,是家人、长辈或特别亲近的人叫的。大名,即学名或官名,是上学或参加工作后用于正式场合的。取名,也被称为起名。孩子的名字蕴含着父辈的期许与厚望,所以在古怀庆府民间,人们对给孩子起名字还是比较重视的。孩子名字怎样起,首先得遵循公序良俗,然后还得有意义。但因时代的不同,人们文化水平与思想观念的差异,给孩子特别是男孩子起的名字在各个时代都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 新中国成立前,因生活、医疗条件都很差,新生儿的成活率低,幼儿的生存环境也比较恶劣。所以人们都认为孩子名字越贱,就越不被邪鬼注意,就越好养活。于是一般人家中,那些目不识丁的父母们就给孩子随意地起些如狗娃、狗蛋、茅勺、耷拉、羊圈、黑猪、毛驴、小臭、砖头、疙瘩等较为粗俗的名字。因那个时代此类名字相当普遍,大家都习以为常,故谁也不会笑话谁。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家扫盲运动的持续深入和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人们的文化水平、认知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所以给孩子起名也逐渐从俗到雅起来了。 20世纪50年代初期,新中国刚刚成立,又爆发了抗美援朝战争,所以人们都紧跟形势给孩子起名叫建国、国庆、和平、援朝、抗美、国强等。 而到了20世纪50年代后期,因人民公社、“大跃进”运动的兴起,孩子名叫公社、跃进、卫星、建社、建庄的很多。 20世纪60年代前期, 社会 基本稳定,生活逐渐趋好,故人们在心理上都祈求平安、追求富裕,孩子叫来喜、发财、有福、平安、财旺、富有、永贵、行运等名字的就多了起来。 到了20世纪60年代后期及20世纪70年代,因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的深刻影响,一些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的如文革、卫东、永红、卫红、反修、为民、革命、向东、向阳等名字应运而生。 进入21世纪,人们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特爱新潮。所以年轻的父母们,给孩子起名字,会别出心裁,标新立异,甚或故弄玄虚。如有人给孩子起名叫王子、毕夏、谢谢、甄嗨皮、艾顺治、姚舜禹、姬常明、陈吉思涵等。尤其是有一个叫禤靐龘的,如果不加拼音xuān bìng dá,相信不会有几人能念出这三个字形复杂的生僻字。 不过,以上所举这些新潮的名字,大多是不准备续入本族族谱的名字。若是要续入本族族谱,那就还得起大名。对于起大名,孩子的家长们还是相当慎重的,都要请当地有学问的先生来起。起大名一般上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过去家族续家谱男孩子要入谱,就必须得按家族拟定的行辈用字来起名。如孩子是“忠”字辈的,那么名字里就必须有“忠”字。二是,孩子名字用字要避讳,不得和家族中长辈名字字同或音同。三是,按五行克妨规则来看,命中缺金,大多名字中要用“金”字作偏旁;命中缺水,则名字中就用“三点水”作偏旁。 起名先生经过反复仔细斟酌、推敲、选择,最后才定下来的。 总之,起名字也是一种文化的折射,融入了长辈们的殷切希冀。好的名字应该是:读起来好听,叫起来响亮,写起来好看,含义丰富,寓意深刻,与众不同。

民航礼仪原则是什么?

  民航礼仪原则:1、职业素养心态定位。2、仪容仪表规范。3、服饰规范。4、语言规范。5、岗位规范。   《民航服务礼仪》从基本的礼仪切入,系统地介绍服务礼仪的相关内容,并针对民航服务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有的放矢地给出解决方案。

萍乡的风俗习惯和礼节礼仪

这个地方在哪里

婚嫁的礼仪习俗有什么?

每个地方的婚嫁习俗都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山西的大同婚嫁习俗就是有开门钱或者是下车钱,在结婚的前一天,男方的家庭会到女方的家里下茶,在这一天也会给女方一半的彩礼钱,第2天是结婚,第3天就是新娘回门,在回门的时候需要给娘家人带一些水果。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