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兵曹胡马》古诗

房兵曹胡马
1个回答2024-02-29 02:19
房兵曹胡马,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此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房兵曹胡马 唐 杜甫
马诗和房兵曹胡马
1个回答2024-03-06 01:37
70EW-TH17Q1-PM-C01-S1W2QD-MEM-NUYY
《房兵曹胡马》和《马诗》的字词的意思
1个回答2022-12-17 10:00
补充蝶殇云荡
房兵曹胡马
1个回答2024-02-27 04:33
老师是对的,大宛(dà yuān),中亚的古国,位于现在的乌兹别克斯坦境内,产的马就叫“大宛马”
房兵曹胡马
1个回答2024-02-29 02:41
房兵曹胡马1



作者: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1.兵曹:兵曹参军的省称,是唐代州府中掌官军防、驿传等事的小官。房兵曹不详为何人。



2.胡:此指西域。大宛:汉西域国名,其地在今乌兹别克国境内,盛产良马。大宛名:著名的大宛马。



3.锋棱:锋利的棱角。形容马的神骏健悍之状。



4.竹批:形容马耳尖如竹尖。峻:尖锐。这是良马的特征之一。



5.堪:可以,能够。托死生:马值得信赖,对人的生命有保障。



6.骁腾:健步奔驰。

注*:标题“房兵曹胡马”分节为:房/兵曹/胡马 (兵曹为职位)



此诗约作于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时杜甫在洛阳。杜甫本善骑马,也很爱马,写过不少咏马诗。此诗"前半论骨相,后半并及性情"(《唐诗别裁》语),可谓传神写意,自寓抱负,所以前人说是"为自己写照"(《读杜心解》)。首联写其出身不凡,傲骨铮铮;次联写其峻健敏捷,颔联写其忠诚勇猛的品性;尾联期望骏马立功于万里之外,当是与房兵曹共勉之意。整首诗写得矫健豪放,沉雄隽永。《杜诗详注》引明张綖语:"此四十字中,其种其相,其才其德,无所不备,而形容痛快。"

此 诗 前 四 句 具 体 地 描 写 胡 马 瘦 骨 棱起 如 刀 峰 , 耳 竹 削 似 的 尖 耸 , 俊 逸 矫 健 , 步 履 轻 快 , 四 蹄 生 风 , 是 匹 骏 马 。 后 四 句 则 赞 美 胡 马 的 本 领 , 指 出 其 所 到 之 处 , 没 有 东 西 可 阻 挡 之 , 值 得 策 骑 者 信 赖 , 甚 至 可 将 生 命 交 托 给 它 , 由 于 胡 马 如 此 骁 勇 快 捷 , 故 万 里 亦 可 横 行 。 全 诗 赞 美 胡 马 之 余 , 亦 抒 发 出 诗 人 渴 望 建 功 立 业 的 抱 负 。
《房兵曹胡马》的大意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8-15 21:15
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注家一般认为作于开元二十八年(740)或二十九年,正值诗人漫游齐赵,飞鹰走狗,裘马清狂的一段时期。诗的风格超迈遒劲,凛凛有生气,反映悉迹悉了青年杜睁乎甫锐州敬于进取的精神。
房兵曹胡马作者的资料,急需
1个回答2024-02-23 11:40
作者是杜甫

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人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房兵曹胡马: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此诗约作于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时杜甫在洛阳。杜甫本善骑马,也很爱马,写过不少咏马诗。此诗"前半论骨相,后半并及性情"(《唐诗别裁》语),可谓传神写意,自寓抱负,所以前人说是"为自己写照"(《读杜心解》)。首联写其出身不凡,傲骨铮铮;次联写其峻健敏捷,颔联写其忠诚勇猛的品性;尾联期望骏马立功于万里之外,当是与房兵曹共勉之意。整首诗写得矫健豪放,沉雄隽永。《杜诗详注》引明张綖语:"此四十字中,其种其相,其才其德,无所不备,而形容痛快。"
杜甫的房兵曹胡马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12-24 11:23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政治生活与哲学
1个回答2024-06-28 15:03
心想是指意识,事成是指客观结果即物质,祝心想事成其实只是一种良好的愿望。到底能不能事成有两种因素:一是心想(意识)是否正确反映了物质,如果是正确的反映,才能对物质起积极促进作用,否则会起消极阻碍作用;二是是否把正确的意识付之于实践并按客观规律办事,如果是这样就能会的成功,否则则会以失败而告终。由此可见,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秋天的怀念主要内容讲了什么
1个回答2024-06-28 15:02
文章主要讲了“我”双腿瘫痪后,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母亲为了鼓起我生活的勇气,在她重病缠身,肝病疼得她整夜整夜睡不着觉的情况下,坚持要推“我”去北海公园看菊花。在她生命的最后一息,即将离别人世时,心里还挂念着“我”和未成年的妹妹。 文章通过生活中的几件小事,通过在“我”发脾气时,母亲“悄悄的躲出去”、“偷偷地注意”、“又悄悄的进来”,在“我”同意去北海公园看菊花时,母亲又“喜出望外”、“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等词语和情节的描写,充分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理解、同情和关爱,说明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表达了人世间的母子亲情。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