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我的风格

由此,我想到了许多关于名人读书的故事,如孔子“韦编三绝”、
1个回答2024-06-28 00:53
"囊萤映雪""悬梁刺股"
囊萤:车胤 映雪:孙康 悬梁:孙敬 刺骨:苏秦
1、囊萤是晋代的故事,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这个时间背诵诗文.“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车胤(yin)传》
2、晋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也当了高官.
3、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4、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何谓“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块垒?”?
1个回答2024-06-28 00:52

意思是:通过描写或叙述其他的事情或人物,来寄托自己的内心情感。

近代散文家朱自清在《经典常谈·诗经第四》中写道: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的记忆里。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随时拣一支合适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若没有完全合适的,尽可删一些改一些,到称意为止;流行的歌谣中往往不同的词句并行不悖,就是为此。

“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的意思是借助酒来排遣心中的积郁。

块垒:由土块垒成的土堆,借喻心中积郁的愁闷。

出自明代李贽《焚书·杂说》:“夺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垒块。”

扩展资料

《经典常谈》写于1942年,1946年由文光书店刊行,1980年三联书店重刊。六十多年来广为流传,成为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经典。

朱自清先生在这本小书里不仅讲了传统意义上的经典——五经四书,而且讲了历史的经典《春秋左传》、《战国策》、《史记》,以及诸子的经典,辞赋的经典,诗的经典,文的经典,简直是一部小而精的经典学史。

他的目的在于使年轻一代了解整个传统文化,造就通才。书中的语言极其地通俗,而条理又是那样的分明,留心的读者不仅会感到经典流变的基本脉络,更会学到做学问的一般方法。

本书是朱自清先生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经典的启蒙读物,内容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等十三篇。全书见解精辟,史笔卓越,通俗流畅,深入浅出,已成为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入门指南。

作为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的朱自清,不但以其清隽沉郁的文风、洗练秀丽的文笔著名,他对中国的古代典籍亦有极深的造诣与研究。针对我国经典读起来特别难,使一般人敬而远之的状况,朱自清先生撰写了这本对经典作全面而深入浅出介绍的通俗读物。

全书基本上按我国古代经史了集分类法的顺序,概述了《说文解字》、《四书五经》、《战国策》、《史记》、《汉书》等典籍,还涉及诸子、辞赋、诗文各个类别中的名著。

参考资料来源:

花神庙的简介
1个回答2024-06-28 00:51

南京花神庙位于南京市雨花台区花神大道附近。
紫荆花路西行,有一座花神渡桥连接两端,桥下就是花神湖,湖畔一座石碑上刻有“自明朝定都,集天下花匠于此为皇室培植名苑珍卉,极一时之盛”字样。说明花神庙村在历史上曾是皇家御用花园。村里很多人都知道,朱元璋在南京定都后,为了让他的皇宫一年四季都有鲜花装扮,下令派人寻找地方专门为宫里培育鲜花,城南中华门外两公里多的丘陵地带因为土质、气候和地势都比较合适便被选中,这便是后来的花神庙村。不过,那时的花神庙村还没有得名,只是专门为皇宫大院供应鲜花的一个基地。

哥特式
1个回答2024-06-28 00:49

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对中世纪建筑等美术样式的贬称,含有“蛮的”意思。这是一种发祥于北法兰西、普及于整个欧洲的国际性术样式,包括绘画、雕塑、建筑、音乐和文学等文化现象。

中国古代名人名与字的关系
1个回答2024-06-28 00:47
名和字也有取其意义上相同或相近的。如:一、王延彬,字表文,审长子,18岁,卒,继任泉州刺史前后达26年。任内军民富足,歌舞升平,“文物为十国之冠”。彬,文雅貌;字表文,与名义近,互为补充。二、陈洪进,字济川,仙游人,留从效部将,以才勇闻。从效卒,洪进继任清源军节度使,主政泉、漳;宋太宗时献泉、漳两地,授武宁军节度使、同平章事。洪,大水;济川,即济水,古水名。《水经注·济水》:“济水故渎又北,右合洪水。”字与名义相近。三、曾公亮,字明仲,泉州人,宋名相。其名“亮”与字“明”意义相同,立德明志,表其光明正大的胸襟。四、陈从易,字简夫,泉州人,官至左谏议大夫、龙图阁直学士。字与名义近,简(简单)、易(容易)文字上常连结一起。 名和字还有取其意义上相反的。如:一、朱熹,字元晦,婺源人,南宋教育家、理学大师,曾任泉州同安县主簿,数次来泉讲学、创建书院。“熹”,义即天亮、光明;“晦”义为夜晚、昏暗。名与字恰成反义。二、康朗,字用晦,惠安人,明副都御史,为官“严正如包孝肃(包拯),忠诚如司马君实(司马光)”。其名“朗”(明亮)与字“晦”(昏暗)以反义相对。三、张瑞图,字无画,奇迹人,明宰相,擅长书法和山水画。其名“瑞图”,意为“吉祥之画”,却反其义取字“无画”。 古人取字,通常是一名一字,但个别的也有一人数字的。如:南宋泉州知州真德秀,字景元,又字景希,更字希元;明刑部左侍郎詹仰庇,安溪人,字汝钦,又字尔钦;明福建提督万正色,泉州人,字惟高,又字中庵。 古人取字,常在字前(或字后)加“伯、仲、叔、季”等表示排行次第。如:南宋孝宗、光宗、宁宗三朝宰相留正,永春人,字仲至,字冠以“仲”,表示其排行;曾公亮,宋楚国公曾会的次子,字“明”后加“仲”,表其排行居次;王审(,兄潮,弟审知,排行第二,故在字“都”前冠以“次”。有时,男子还在字后加“夫、甫、父、子”等表示性别。如:古代泉州名人,明“清源学派”理学宗师蔡清,字介夫;明思想家李贽,字宏甫;宋宰相梁克家,字叔子。 唐代以后,有地位的人除了名和字以外,还盛行取“号”之俗。号是人的别称,和名、字大多没有意义上的联系。名和字是父母所定,无法体现自身所得,于是达官显贵、学者文人常以自取别号的形式,来表现自己的理想、旨趣、性情、癖好、专长和处境。如:宋泉州知州王十朋字龟龄、号梅溪;明状元庄际昌,奇迹人,字景说、号羹若;明末民族英雄郑成功,南安人,原名森、字明俨、号大木;清宰相李光地,安溪人,字晋卿、号厚庵。而朱熹有晦庵、晦翁、豚翁和沧州病叟,号达4个之多;李贽也有卓吾、温陵居士、龙湖叟等3个别号。
605除以六竖式怎么列?
1个回答2024-06-28 00:46

把这个立体图画出来
1个回答2024-06-28 00:46
这个可以用扫描画出来
不会画去学学
别人画给你你还是不会
所以这个没必要
学了就要自己会
605除以六竖式怎么列?
1个回答2024-06-28 00:45

外文【初恋】因该怎么翻译?
1个回答2024-06-28 00:43

FirstLove; Hatsukoi; PuppyLove

 

父亲电视剧陈志最后结局
1个回答2024-06-28 00:42

电视剧《我的父亲母亲》陈志最后离婚了。

翠花找到陈志,主动说两人分手离婚吧,翠花说自己已经想通了,人要为自己活,两人各自去寻找自己的幸福。陈志和翠花在饭店举行了一个离婚典礼,在亲友们的见证下,告别自己最最亲的人,去寻找各自的幸福。唐志良和翠花结为了夫妻。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