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和自尊心有什么关系呢?

2023-12-09 08:55

2023-12-09 11:56
拖延是为了保护自尊心。长大之后,我们再看小孩子,总觉得他们是有口无心,如果你仔细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你会发现,很小的时候,你就有自尊心。有这样一个案例:

    有一对小姐弟,姐姐9岁,弟弟7岁。两人同时报了一个美术班学习简笔画,姐姐和弟弟在一个班里学习,由于年龄的原因,姐姐在几次课结束之后,每次的作业都会比弟弟的画的好看,而且在大人们面前还会说:“你看他画的是什么呀,真难看。”小男孩开始总是称赞姐姐的画好看,但是这么几次下来,小男孩每次都听到姐姐这么说,都很难过的样子。他开始变得沉默,每次完成作业的时间也用的越来越长,他希望自己能跟姐姐画的一样好。如果爸爸或者妈妈拿起他的画要看的时候,他总是抢过来说:“我还没有画完,现在还不好看。”他不再喜欢把画完的作品分享给大家,他总是说自己还没有画完,即使已经勾出了轮廓,也不再像以前那样积极的涂上颜色,因为颜色涂完,就代表画作已经完成了。

    他不想别人都听到姐姐对自己的作品评价,他不喜欢大家都夸赞姐姐的画好看,自己的难看,他也希望得到夸奖。如果每次都换来的只是嘲笑和批评,他选择了不完成自己的画作,这是拖延,也是无奈的对抗。

    案例中的弟弟用拖延的方式保护了自己的自尊心,他不想面对那么多的批评,他每次都在努力,想要和姐姐画的一样,但是不同年龄的孩子,在绘画线条上的掌握程度是不一样的,他似乎总是无法追赶姐姐的脚步,只能选择了这种自毁式的放弃。因为,对一个孩子来讲,他人的评价比自己的努力要更重要。拖延不过是为了保护我们幼小的自尊心,不受到来自别人的伤害。

    在家中,尤其是那些个多子女的家庭里,如果哥哥或者姐姐非常优秀,无疑会给排位靠后的孩子无形的压力,因为自然生长的因素决定了人的发展是具有阶段性的,当你还无法掌握简单的加法运算的时候,你就要接受,你的哥哥或者姐姐已经是一个人见人夸的优秀学生了。你总是想要成为他(她)的样子,但是,总也无法达到那个高度,当我们看不到希望的时候,气馁和挫败感就会紧随其后。拖延如果可以避免来自他人的评价和来自自己对自己的否定,那么拖延显然就会被很多无法追赶自己的兄长的孩子用来当作保护自己的挡箭牌。起码,这样别人只会说“恩,这个孩子真懒”“这个孩子没有做完他的作品”“这个孩子肯定也会像他的哥哥姐姐一样优秀的,只要他在努力一点”……我们都宁肯让别人认为自己不努力,也不愿让大家觉得自己是个笨孩子。这是每个孩子的愿望。他没有想过,以后的很长时间,他都会用拖延来维系自己的自尊心,他也没有想过,拖延会影响他未来的学业甚至工作,他只想要维护自己的尊严。

还有的孩子也选择了用这样的方式维护自己的自尊心,他们不一定是因为有优秀的哥哥或者姐姐的原因,可能有要求极高的父母,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他们寄托了父母两人的生命延续的希望,当然也寄托了父母极高的期望,任何达不到父母要求的行为或者结果都会招致批评,甚至有种感觉就是,无论做什么,都会得到批评。这样的孩子,总是羡慕那些成绩平平,爸妈却还是认为自己儿子是最好的,最优秀的孩子,而他们似乎永远得不到这样热情洋溢的夸奖,他们不得不面对自己的错误。

    父母已经习惯了孩子每次都拿年级第一名,偶尔,他们发现孩子考了第二名,他们会觉得这是不够好的体现,是孩子不够努力,接下来的可能是冷淡,或者批评,孩子的任何行为不会得到家长的高度赞扬,他们觉得努力无益的时候,就开始慢慢调整自己的节奏,让自己做的事情尽量少些,尽量少受指责,久而久之,拖延成了一个毛病,这样,父母的注意力反而都集中到拖拖拉拉这个问题上来,他们反而不会受到太多其他方面的批评。

    无论孩子在童年的时候遇见什么样的问题,他们从拖延中至少学会了保护自己,这也是潜意识中他们很难克服这个习惯的原因,因为对于这个看似有害的习惯,他们从中保全了自尊,我们总是在试图尽力保持自我的内在一致性。如果舍弃了这个习惯,他们需要重新找到心理平衡的支点,因此,这也是很多行为矫正方法在拖延问题上失效的原因,只有真正的能够接纳自己的成长经历,接纳自己内心的力量和不足,才能够放下拖延这把拐杖。

如果你看完以上内容,认可我的理念,我可以为您提供一次30分钟左右的免费咨询(价值199元)私聊我,回复“咨询”,我将给你预约时间咨询。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