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渥

182
韩偓,一称韩渥[1](844年-923年),字致尧[2](又作致光[3]、致元[4],误),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5]。晚唐诗人,生于唐会昌四年(844年)冬。

父韩瞻,进士出身。韩偓幼聪敏,十岁能诗,得姨父李商隐作诗两首,称其“雏凤清于老凤声”。唐昭宗龙纪元年(889年)进士。佐河中幕府,召拜左拾遗,历官翰林学士、中书舍人。黄巢军入长安,光化三年十一月随唐昭宗奔凤翔,升兵部侍郎、翰林承旨。902年拒绝草诏起复在任时受贿卖官后因母丧去职的前宰相韦贻范。后因不附朱全忠,贬濮州(今河南濮阳)司马,再贬荣懿(今四川中部)县尉、邓州(今河南、湖北交界)司马。

昭宗被杀后,南依闽王王审知,住南安潘山招贤院,又曾寓居九日山延福寺,与弘一大师友好。擅写宫词,多写艳情,词藻华丽,有“手香江橘嫩,齿软越梅酸”(《幽窗》)之句,人称“香奁体”,一说着有《香奁集》。

后梁龙德三年(923年),韩偓病逝于南安丰州龙兴寺并葬于杏田葵山。
声音6评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