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传-大秦丞相的成败人生

4665

上蔡东门狡兔肥,李斯何事忘南归。
功成不解谋身退,直待云阳血染衣。
----唐代胡曾《咏史诗·上蔡》

上蔡东门狡兔肥”的典故源自李斯是原楚国上蔡人,曾与儿子牵着黄犬出上蔡东门追猎兔子。李斯后来到秦国辅佐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出任秦朝宰相,建议秦始皇嬴政废除分封设郡县、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和度量衡,贡献很大。
李斯是受了黥刑、割鼻、砍左右脚趾、笞刑或宫刑等五刑后被腰斩的,行刑场面非常血腥,胡曾写“血染衣”毫不为过。
李斯在与赵高的争斗中失败,将要被腰斩于咸阳,与其同赴极刑的还有他的儿子。此时此刻他想起了出仕前在老家上蔡的幸福时光,对其子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这个不断追逐权和利,不甘过简单生活的人,临死前非常想念当年和儿子在故乡牵黄狗抓野兔的平淡日子,可是,为时已晚矣。

大秦帝国的丞相李斯的一生,我们简单概括一下,可以说是功也皇皇,罪也昭昭。

论功劳:李斯是真正意义上的大秦丞相,他的前任王绾,在秦统一天下以后没干别的,尽忙着在国家体制问题上「怼」始皇帝了。王绾辞职以后,李斯成了大秦帝国的首席大管家,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修驰道,车同轨……所有这些工作能够具体落实下来,都要归功于李斯的操持,他在嬴政统一六国期间也是兢兢业业地尽心辅助。

而论过:众所周知,秦的灭亡始于沙丘之变——秦始皇病逝之后,李斯和赵高、胡亥合谋,伪造皇帝遗诏,逼杀秦始皇的长子扶苏,同时还杀了当时统帅边军的蒙恬、蒙毅兄弟,由此导致天下大乱。

李斯的一辈子,把积势做到了极致,又运气极好,遇到了千载难逢的上升时机。可是终了,却偏偏输在了看似最简单的「守正」两个字上。
我们曾经说过这么一个问题:任何人的发迹,将其过程简化之后,无外乎包括三个步骤。守正、积势、待时。
所谓守正,既要维持起码的良知和底限,无论是做事还是做人,这是最为基础的一步;所谓积势,就是积累自己的才学、经验、人脉、见识;而待时,顾名思义,就是等待时机。对普通人而言,等待时机,说好听了是概率问题,说不好听就是看运气,是不可控的。但守正和积势,则是可以自我控制的。
李斯--一个功利主义者的成败人生告诉我们:

利己和权术可以获得荣华富贵,高官厚禄

但极端自私和玩弄权术,却只能身败名裂,死无葬身之地!

几百年后,唐代文学家杜牧,在其名篇《阿房宫赋》中感叹: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我们重温这段历史,品味李斯跌宕起伏的成败人生,从中体味盛衰兴亡的哲理,更好的把握自己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