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仙外史公版书

3496

《女仙外史》是清代吕熊著白话长篇历史小说,又名《石头魂》《大明女仙传》,成书于清康熙年间。书叙玉帝遣天狼星下界为燕王棣,令嫦娥下界为唐赛儿。赛儿幼聪颖,尚武,由鲍仙姑养大。及长,嫁林三公子。公子系后羿转世,日思淫欲,收名妓柳烟为妾,纵欲而亡。赛儿了宿缘后,得鲍母及罗刹女妹曼尼头陀助,南海大土赐天书宝剑,九天玄女为其讲授,道成,玉帝赐玉玺,号月君。又得老君赐炼骨、炼肌、炼神三神丸。月君在家赈饥灭蝗,访请嵩山奇士吕律,在青州卸石寨立基时燕王朱棣起兵南下靖难,大败程济、耿炳文、李景隆。济南参政铁铉募义军抗燕,又合盛庸、平安兵,收复德州。建文帝拜铁铉为尚书北伐,兵败,燕王南下,入金川门,建文帝披缁削发,带杨应能、叶应贤、程济外逃。燕王屠宫,杀方孝孺、铁铉、景清等。刘廷玑品题末云,"岁辛巳(康熙四十年,1701),余之任江西臬使,八月望日,维舟龙游,而逸田叟从玉山来请见",因云将著《女仙外史》。"壬午(四十一年),叟至洪都,余为适馆授餐,俾得殚精于此书。癸未(四十二年)冬,余挂公事,削职北返,旅于清江浦。甲申(四十三年)秋,叟自南来见余曰:《外史》已成。以稿本见示。"以此知该书起役于康熙四十年,完成于康熙四十三年。此后作者广泛征求序跋及批评,据叶男跋及作者自跋所署时间,大约刊刻于康熙五十年或此后不久。


《女仙外史》系有感于明代"靖难之役"中"忠臣义士、孝子烈媛"的"湮没无闻而作。



唐赛儿闻信起兵,以吕律为军师,遣鲍仙姑等救各忠臣子,派满释奴、高咸宁等收复青、莱、登州。又建建文行宫,在剑仙公孙大娘帮助下,取济南定为行都。派曾公望等分四路寻访建文。朱棣时亦派胡靖等追捕建文帝。唐赛儿兵多次打败燕王军队,又以神法灭虫害,救灾。至建文十五年(1417),吕律进讨河南,高咸宁进攻淮北,均获大胜。唐赛儿开科取士,诸忠臣之后皆登第,遂定礼法及刑、税制。最后率兵伐燕,破太孛夫人妖术。正攻城,鬼母天尊奉玉帝旨追取天狼星,召嫦娥返太阴宫。于是燕王死,唐赛儿飞升,吕军师入蜀中修炼。建文活至八十九岁才卒。作者宣扬了封建正统观,突出了朱棣发起靖难之役的非正义性。


《女仙外史》当然远不止是宣扬了封建正统观,表达了对靖难之变的看法。其中对桎梏人性的封建礼教的批判也是十分引人注目。为了寄托个人的政治襟袍,吕熊一反史家把唐赛儿称为"女妖"的做法,精心地为读者塑造了一个女英雄的形象。在他的笔下,唐赛儿公然以"女仙"的身份出现,并且以一女子的身份去创立经邦济世的伟业,以此来傲视须眉男儿。从作品里看到,自幼聪颖过人的唐赛儿竟没有一点女儿家的姻脂气,故吕律预言道,唐赛儿必定要干一番"出类拔萃之奇事,创立至正大之宏勋。赞霸中原,名震九州"(第十三回)。故当唐赛儿改装男儿试探吕律是否愿辅佐自己成大事业时,吕律当面赞扬唐赛儿道:"唯其女主,所以为千古之独奇;唯其托身于女主,而功名亦与日月争光,尤为千古之至奇。"进而又表示他日愿全力相助(第十三回)。很显然,吕熊是在借吕律赞扬唐赛儿来表现其胸中对封建礼教的轻蔑,来为受封建礼教束缚的女子大鸣不平。


《女仙外史》在把矛头对准封建礼教的时候,势必要对程朱理学展开猛烈的抨击。作品有意识地让唐赛儿在十三岁的时候便赋诗表达对宋儒的不满,进而斥责"宋儒未达天道"(第三回)。在唐赛儿初访吕律时,又让他们第一次谈话的中心就是指资程朱理学,发出宋儒独尊之后的社会"如同黑夜,绝无一隙光明"的感叹。当唐赛儿竖起起义勤王的大旗后,作者又有意识地让具有经天纬地之才的吕律来辅佐唐赛儿,以此来强调女子的才干与智慧超过男儿,以此来揶揄程朱理学。继而又在第三十七回中,义军设科取士的条款中规定"但沿袭宋人旧解者不录"。读者在《女仙外史》以前的古典小说中很少看到如此集中的、如此直接的把矛头指向程朱理学的内容。


此外,《女仙外史》还强调了民族斗争的内容。当唐赛儿义军横扫山东,永乐政权陷入危机之时,卫青在朱棣的默许下东渡日本勾结倭寇入侵中国。这一情节的出现无疑扩大了《女仙外史》的内涵,这既强调了唐赛儿与朱棣的忠奸之战的必然性,又突出了唐赛儿起义更为积极的社会内容。这样当朱棣纵容倭寇在沿海肆意烧杀抢掠时,聂隐娘等六个奇女子不费吹灰之力,斩杀十万倭寇。这一奇幻笔墨张扬了民族战争胜利的豪气,有力地批判了卖国求荣者的劣行。从卫青勾结倭寇溺海身亡的内容里,似乎可以感受到作者那不平静的心境,似乎在这不平静的背后还隐含着作者对引清兵入关事件的批判态度。


声音103评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