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水浒荡寇志》--[梁山好汉的悲歌]

5736

这本书的作者是清代的俞万春。他生于一七九四卒于一八四九年,字仲华,号忽来道人。浙江山阴(今绍兴)人。他是出身于一个地方官吏家庭的秀才。青壮年时代,曾经追随其父在广东的任所,参与了对人民武装反抗的镇压行动。他一生不以功名得失为念。后行医于杭州。常以酒一壶,铁笛一枝,系于牛角,游行于西湖之畔,自号黄牛道人。晚年信奉道、佛。据说,在弥留时,口诵金刚经百遍而逝。

清朝的大学者金圣叹曾经罢水浒传删减了七十回,俞万春把这七十回改写了一遍,他又增加了七十回,形成了《荡寇志》。因为是清朝时代写成的,原文的行文习惯和用词语句,显得很生涩难懂,不符合现代的阅读习惯。所以,我把原文改编成了白话文。

俞万春在这本《荡寇志》中有大篇幅对机械、科技的描写,例如书中的“ 奔雷车”与后来的装甲车颇为相似,而书中描写的“沉螺舟”类似于现代的大型潜水艇。尽管书中带有妖术等传统小说惯有的迷信成分,但是它作为中国最早对现代科技有描写的小说,而且还预言了一些未来的技术成果,所以有学者认为,《荡寇志》又是中国第一部带有科幻色彩的小说。是中国科幻小说的开山鼻祖。

另外,有一点需要特别说明:众所周知,水浒传在我们的记忆中,是描写梁山聚义的108条好汉。对这些人物是正面的描写和肯定的立场。但是俞万春写的这本书,对梁山的好汉是否定的态度。当然这只是原作者的立场。近几年来,也有学者持有一种观点,认为梁山的108人本身就没有正义性。并没有“替天行道”,只是一群人,人生不如意,敌视当时社会,只是单纯的占山为王的草寇强盗。没有必要去赋予他们什么“反对封建压迫”的标签。见仁见智罢!还请朋友们自行甄别和认识。

由于水平和能力有限,改变过程中会有很多疏漏和错误,请朋友们海涵。


声音39评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