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米顺·《三生有杏》

121

三生有杏__苏米顺

我喜欢吃杏,更喜欢吃又硬又酸的杏。

又到一年杏黄时,我不由得想起吃杏的往事。

记忆最早、最窝囊、最憋气、最难忘的是小学五年级杏快熟的季节,午饭后和三五个男女同学一起去西泉村上学,路过大泥池姥姥家时,杏瘾突犯,便鼓动大家去我姥姥家摘杏。姥姥家的杏树长在院外大堰边,离地有两丈多高。我们悄悄地刚爬到树上,突然听到“咔嚓”一声,一个女生随着惊叫与折断的树枝一起摔下。顿时,大家慌作一团,纷纷从树上下来,七手八脚地把她扶起来,好在没啥大碍,就搀扶着受伤的同学去学校。老师看到后一一询问怎么回事,当问清是我鼓动时,让我站讲台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做检查,并被狠狠地教训了一顿。当时安全意识淡薄,对老师的教诲,嘴上不说,心里万分不服:她摔的,又不是我让她摔的,和我有啥关系?老师感觉到了我的不满,又加重了惩罚,让我扫了一个月的地。唉!真是“吃杏不成还扫地”,丢人现眼不说,还“劳教”了我一个月。直到慢慢长大后,才理解了老师的良苦用心。

因我吃杏多次让别人难受的经历是参加工作后。记得有一次,和单位领导去偏城下乡,遇到领导朋友家门口的杏树上挂满了青涩的果实。乘他们聊天之际,我便一边吃一边摘,还装了满满一上衣口袋。上车后,我便甩开腮帮子开怀大吃。“咔嘣咔嘣”的声音,加上酸爽的味道,很让我享受。突然,车停到了路边。司机老兄拉开车门对我说:“兄弟,咱商量个事行不?”弄得正在陶醉的我大吃一惊,忙问:“啥事?”司机老兄咧着嘴说:“你在车里咔嘣咔嘣的,我实没法开车了,要不咱回家吃,要不等你吃完了再走吧。”话音没落,车里的领导吧嗒着嘴急忙发话:这个主意很好,我也早受不了了。

吃杏最多的一次是2002年我在县委办工作时。那天,值班的我正准备去伙房打饭,组织部的张庆江打电话,让我去他办公室。问他什么事,他只说:“不来你就后悔吧。”我一头雾水地走到他办公室,一进门便看到不少朋友正在吃他带来的杏。我毫不客气的抓起来就吃,可吃了几个不过瘾,便装了满满的一饭盆,到水房洗干净,回到办公室大快朵颐起来。那个爽劲!美劲!真的妙不可言。很快一饭盆吃光了,还没有过够瘾,又去张庆江办公室装了半饭盆,洗净后返到办公室继续享受杏的美妙!多少重量我没有称过,但在我的记忆中是吃得最多的一次。

吃杏偶有断档的时候,总得想办法接上。2018年,好几天没吃上杏。苦思冥想之后,想到牛真良的朋友有一个杏园,便立即给他打电话,先是寒暄几句,当他问我忙啥时,我故意犹豫着说:“唉,身体有点不舒服。”他忙问:“咋了,怎么回事?”我又慢腾腾地说:“也不是啥大事,只是杏瘾犯了。”一听这事,他哈哈大笑说道:“你开车去云海山庄吧,管你吃饱”!顿时,我精神一爽,放下电话、约上朋友、带上袋子,赶到那里后下车、上树,先吃再摘、边吃边摘,直到满载而归。

杏还让我豪气、硬气了一回。有一次十几个朋友小聚,饭桌上摆了一盘子硬黄的杏。朋友明知我滴酒不沾,故意看着我说:“今天晚上谁也得喝酒。”我也笑着说:咱以杏代酒如何?我吃一斤杏,大家喝一斤酒;或我吃一斤杏,大家也吃一斤。话音未落,大家一致反对。最后他们一致意见:酒可以不喝,杏必须吃完。我只好“免为其难”的少数服从多数,结果不到十分钟,一盘杏全进了我的肚里,让他们瞠目结舌。此后,我拥有了一件神秘武器,那就是谁让我喝酒,我就和他比拼吃杏,屡试屡胜!

随着工作单位的不断变换,知道我嗜好吃杏的朋友越来越多,只要家里有杏,总要带点给我。每年几乎从最早的东山杏,吃到最晚的青塔杏,乐此不彼。时间一长,我还了解到不少关于杏的知识。原来杏产自中国,在公元前3000年就开始大量栽培。全世界共有10个种类,其中中国就有9个种类,3000个品种。杏的价值更不容小觑,杏果实含有多种有机成分和人体所必须的维生素及无机盐类,其中维生素B17含量最为丰富,而维生素B17是极有效的抗癌物质。未熟果实中含类黄酮较多,类黄酮有预防心脏病和减少心肌梗死的作用;杏果在中草药中居重要地位,主治风寒肺病,能生津止渴,润肺化痰,清热解毒。

在吃杏过程中,我慢慢地从中品出杏的不同。从颜色上说有纯黄的,有青黄的,有红黄的,有半红半黄的;从味道上说有纯甜纯酸的,有甜中微酸的,有酸中微甜的,有酸中微苦的,有甜中微苦的。不同的品种味道不一样,同样的品种口感不一样,同一棵树上酸甜不一样,软硬不同感觉也各异。

我最喜欢吃又硬又酸的杏,一口下去口舌生津,咬得干脆,酸得爽快,兴奋之情跃然脸上。人们常说“桃饱杏伤人”,而我却越吃越想吃,吃了还想吃,只到牙痒得不能吃。朋友们常戏说“病态”,我却感觉三生有“杏”,幸甚幸甚

以此想到:芸芸万物,秉性各异,尺短寸长,各有其用,以事喻理,杏如人生!

看到此处,你是不是满嘴的口水?不过,我特别友情提醒:如果你有杏,记得咱一起品尝,记得,记得啊!

作者简介

:苏米顺,笔名:跋山涉水,河北省涉县人,

1985年邯郸师专中文系毕业。先后在文教局、农办、组织部、计生委、县委办、扶贫办、卫计局等九个单位工作,多年从事资料工作,喜欢写作与摄影。是中国数码协会会员、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河北省摄影协会会员。



声音1评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