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洞人生》

73.8万

目 录


序言(张小建)

前言(作者刘丹华的话)


一、“北京娃”初到陕北

1.奔向革命圣地

2.陕北农村第一印象

3.小小的峁儿上村

4.开始窑洞生活

5.娃娃知青集体户

6.第一次赶集

7.第一个春节

8.农民眼中的“捣㞞”娃

9.我们眼里的“阶级斗争”

10.自留地风波


二、融入贫穷古老的乡村生活

1.“下苦”第一课

2.“吃”的记忆

3.难言之隐

4.穷欢乐的傻丫头

5.“女子”们

6.第一个麦收

7.恓惶的“老”队长

8.发白水了

9.身边的榜样

10.不一样的姜天良

11.艰难的探亲之路

12.回到这古朴的小山村

13.独自过第二个春节


三、想要“有所作为”

1.坚决不去太塬村

2.学习“复电”热潮

3.女子耕地队

4.办夜校

5.我当“赤脚医生”

6.最难忘的两个病人

7.采药乐

8.参加两级“积代会”

9.回收“小片地”

10.努力表现“斗争性”

11.“一打三反”运动

12.情绪开始低落

13.峁儿上村的娃娃们

14.离队上大学

15.大招工之后


四、重回陕北当农民

1.假期回村探望

2.周总理的嘱托

3.农村问题的“兴趣小组”

4.人生一个重大决定

5.被卷入“政治漩涡”

6.重返公社的那一天

7.热情拥抱新生活

8.“光环”下的尴尬

9.知识青年的新老交替


五、在“大干快上”的口号下

1.初当大队干部

2.在农田基建工地上

3.难忘的一次秋收

4.支书杨秉俊

5.推行“大寨评工法”

6.和王主任“顶牛”

7.延安知青的“扎根派”

8.学大寨运动中的延安知青

9.长命大队新的知青组


六、“扎根农村”的最后坚守

1.“扎根”与“拔根”

2.祸不单行

3.在灾难面前

4.遥远的政治风云

5.内外交困的两个半月

6.支部一班人的雄心

7.长命村里的年轻人

8.特殊的友谊

9.“方方是现成的”

10.长命村的老年参谋们

11.挡住送殡队伍之后


七、上山下乡“退潮”

1.当大学恢复招生考试

2.艰难的选择

3.知青组解散前的“善后工作”

4.延安的一次“政治地震”

5.终于还是决定回北京工作

6.离开陕北

7.坚持到最后的张革

8.遥望陕北农村的变迁

9.一代人永远的怀念


后记


声音80评价12